方先之
方先之(1906年2月24日—1968年6月29日),浙江诸暨人,中国骨科学家、医学教育家。1933年于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后留校,1938年赴美国波士顿大学留学,次年获博士学位后归国。1940年代在天津参与创立天河医院和天津骨科医院。1952年起任天津医学院教授、天津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直至逝世。方先之创立了病灶清除疗法,以治疗骨结核患者。他一开始坚持前臂双骨折患者切开钢板复位及内固定的方法,后来又与尚天裕等实行了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另外,他还提出了骨肿瘤的“方氏分类法”。
方先之 | |
---|---|
出生 | 1906年2月24日 大清浙江省诸暨县 |
逝世 | 1968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母校 | 协和医学院 |
职业 | 骨科学家 |
生平
编辑方先之1906年2月24日生于浙江诸暨。其父方金兰是农民,没有文化。因其母汤氏没有奶水,先之由长嫂喂养。方金兰也做农肥生意,添置了一些田产,1923年去世,之后先之就由长兄方先灿抚养。先之7岁就读于下坂村私塾,12岁入读嘉兴的东门外小学。二哥方先昌在嘉兴工作,资助他在秀州中学完成了中学教育。1925年入读沪江大学医预科。拒绝母亲安排的婚事后,1928年考入协和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住院医师、外科总住院医师、助教、讲师、副教授等职位。1938年赴波士顿大学,师从骨科专家P·史密斯,次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2]
回国后,方先之成为协和医学院骨科副教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方与协和的一些同仁来到天津创办了天和医院。他是骨科负责人,也兼及外科。医院的规模逐渐扩大。之后他主持开办了天津骨科医院,1944年8月1日在沙市道开业,最初只有10名工作人员、10张床位。1946年医院搬至长沙路,规模有所扩大,床位增至40张。[1]
韩战爆发后,方先之成为第一批医疗队的队员,1951年回国。此时的天津市政府调整了原有的一些医院,马大夫医院被改作人民医院,方先之成为骨科主任。在他任内,骨科发展为4个病区100多张床位的规模。1963年,他作为中国医学代表团团员赴罗马,在国际外科年会上宣读了《骨关节结合病灶清除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骨折》两篇论文。1964年赴开罗参加了第一届亚非医学会议。次年曾至河北任县城关公社做医疗工作。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受到迫害,1968年6月29日因肝癌病逝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3][4]
学术贡献
编辑1947年,方先之提出了病灶清除疗法,这是一套对于主要骨关节的手术开始、清除病灶、植骨融合的规范。病灶指的是死骨、脓肿、干酪样物质、肥厚滑膜、纤维化瘘管、硬化骨腔壁等等。治疗方法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比如对同时患脊柱结核与脊髓压迫的人,减压和融合要同时进行。术后要用抗结合药物治疗,尽可能保持患部机能。该疗法四肢主要关节和单纯脊柱结核的治愈率超过95%;脊柱结核合并截瘫者的康复率达90%。方先之1956年分析了941例病例,发表了专著《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疗法临床报告》和多篇论文。这种方法逐渐推广于全国。[3]
1958年,人民医院的尚天裕等开始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方先之对此一开始有所保留,他受的是西医训练。后来观察了一些中医的传统方法,认为那些方法一方面简便,另一方面复位效果不佳、固定不牢。他发现前臂在不旋时骨间隙最宽,骨干距离最远,骨间膜最紧张。骨折后骨间膜只要保持紧张,利于桡尺骨骨干的稳定。对于前臂骨折治疗,先在保持前臂中立位用分骨等手法整复,然后用分骨加压垫垫在前臂背侧两骨间,再利用小夹板控制旋转移位。方先之等模仿小云手、大云手动作设计了一套练习法,简化了骨折康复后的处理。对于肱骨骨折、股骨干骨折、骨腓骨骨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治疗体系。[3]整复手术的成功率提高到了95%,1962年天津国家科委在天津召开会议,中西医结合治骨折的成果通过了鉴定。[5]
方先之还提出了骨肿瘤的“方氏分类法”,1950年代通行于中国大陆。根据骨肿瘤的临床、X射线和病理三种特征,他将骨肿瘤分为两大类:原发性骨肿瘤(骨基本组织肿瘤、骨附属组织肿瘤);继发性或转移骨肿瘤。[5]
医学教育
编辑方先之注重医学基本功(书写病历、正规体格检查、外科基本操作),并常在星期天进行大查房、主持病理讨论。1953年,他倡导成立了天津医学院全国骨科医师进修班,设于人民医院。最初几届学员是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师,方先之自编讲义、亲自授课。他每周进行示教手术,讲解操作方法,所得记录事后编为教材。到文革时期,进行了15期培训,培养学员约600人。[3]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刘荧, 尚天裕. 方先之. 收录于:卢嘉锡主编;《科学家传记大辞典》编辑组编辑. 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 第5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02. 页700 - 706
- ^ 方先之:津门骨科事业的先行者. 收录于:慕景强. 之江水蕴 且凭杏实访民国.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4.06. 页123 - 125.
- ^ 3.0 3.1 3.2 3.3 郭世绂. 方先之. 收录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医学编 临床医学卷 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03. 页278 -287
- ^ 尚天裕. 方先之. 收录于:冯传汉编著. 中国现代骨科史料.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03. 页66 -67
- ^ 5.0 5.1 骨科学家 方先之. 收录于:崔月犁,韦功浩主编. 中国当代医学家荟萃 第1卷.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10. 页142 -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