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印度尼西亚关系
东帝汶-印度尼西亚关系,是印度尼西亚与东帝汶的双边关系。印度尼西亚于1975年入侵这个前葡萄牙殖民地,并于1976年兼并它,将东帝汶作为其第二十七省进行占领统治,直到1999年联合国主持的公民投票为止,东帝汶人民选择独立。在联合国临时行政当局之后,东帝汶于2002年获得独立。印度尼西亚在首都帝力设有大使馆。东帝汶在雅加达设有一个大使馆,并在登巴萨和古邦设有领事馆。
东帝汶 |
印度尼西亚 |
---|
历史背景
编辑葡萄牙在18世纪中期控制了葡属帝汶,并将该岛东半部(西帝汶在二战之前是荷兰占有)维持为殖民地至1974年葡萄牙左派发动康乃馨革命为止。葡萄牙宣布打算赋予其前殖民地独立。印度尼西亚是当时东南亚牢固的反苏阵营,对那些看起来要赢得这次选举的左翼党派感到震惊。印度尼西亚于1975年入侵该领土,次年吞并东帝汶。随后的24年对东帝汶的占领给印度尼西亚的外交关系及其国际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Falintil是左派东帝汶政党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成为抵制印度尼西亚吞并的主要来源,但军事抵抗最终几乎被消除。诗人和半职业足球守门员何塞·亚历山大·古斯芒领导了20年起义和对占领的外交压力。后来成为东帝汶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
东帝汶独立
编辑1998年苏哈托被迫辞职后,其副总统兼继任人哈比比就东帝汶独立问题突然举行了一次公投。在全民投票中,78%的东帝汶人选择独立,哈比比因为被指背叛国家利益而遭到整个印度尼西亚政界的攻击,并且失去了在1999年10月印尼选举中保留总统职位的机会。他被东帝汶独立的坚定反对派阿卜杜拉赫曼·瓦希德所取代。
部分印尼军队强烈反对东帝汶独立,并且在1998年和1999年的大部分时间内安排亲印度尼西亚武装游击队袭击独立团体。在联合国特使Jamsheed Marker宣布公投结果几小时内,印度尼西亚军方在该领土制定了焦土计划,摧毁了该领土固定基础设施的一半以上,造成大约1,500名东帝汶人死亡,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有30万人流离失所 ,直到1999年9月20日澳大利亚领导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抵达该国。
联合国过渡行政当局(东帝汶过渡当局)在1999年10月成立至东帝汶领土于2002年5月20日正式独立之前在东帝汶境内提供了临时民政管理和维和特派团。
2002年后
编辑尽管过去很痛苦,但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在2002年之后普遍呈现积极态势,印度尼西亚迄今为东帝汶最大的贸易伙伴(约占进口的50%,2005年),其份额稳步增加。
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东帝汶-印度尼西亚边界委员会会议,以调查和划定陆地边界;印度尼西亚正在寻求解决在印度尼西亚的东帝汶难民问题。印度尼西亚是东帝汶最大的进口伙伴,2014年前者出口价值2.26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36%),而后者仅向相反方向出口240,000美元。印度尼西亚是东帝汶加入亚细安的支持者,尤其是在苏西洛担任主席期间。
参考
编辑Hafidz, Tatik S.. Fading away?: The political role of the army in Indonesia’s transition to democracy, 1998–2001. Singapore Institute of Defence and Strategic Studies, p.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