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麝
林麝,又叫南麝、森林麝,獐子、黑獐子、林獐、香獐,藏名译音为“纳瓦”。
林麝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哺乳纲 Mammalia |
目: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
科: | 麝科 Moschidae |
属: | 麝属 Moschus |
种: | 林麝 M. berezovskii
|
二名法 | |
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1929
| |
生态环境
编辑林麝栖息于海拔2400-3800米的森林中。森林是林麝的主要栖息生境,牠们主要分布在低山区的阔叶林、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区,喜欢活动在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相对湿度较高的林内。目前适栖范围内平均密度约每平方公里1.45只,最高可达每平方公里10至12只。
特征
编辑林麝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体长为60-80厘米,肩高45-50厘米,体重8-10千克。雌雄均没有角;耳长直立,端部稍圆。腹部生殖器前端有麝香囊,尾粗而短,尾脂腺发达。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体毛粗硬色深,呈褐灰色或苍灰褐棕色,辟尖无棕色,颈纹明显,个体小于马麝。下颌、喉部、颈下以至前胸间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橘黄色区。臀部毛色近黑色,成体不具斑点。被追急后具有攀缘斜树或倾斜倒木的特点。牠们四肢下部的毛比马麝的短,并紧贴皮肤。毛很粗硬,波状弯曲,细而脆,易脱落。体毛色深,呈橄榄褐色,并带有橘红色泽。其他形态特征大致与马麝相同。[1]
习性及活动规律
编辑性胆怯,独居,居住不固定,行动路线较固定。能攀登45度左右的倾斜树干和跳上垂直生长高达1.5米左右的针叶树上,并能在细小树枝上用主蹄分开嵌住皮条任意走动和上下攀爬或下跳,主要采食树叶、浆果、杂草、松萝。由于林麝活动地区植物种类较多,故食物种类较复杂,但仍以选食带苦涩、单宁含量较高具有芳香的柳属(Salix)、杜鹃花属(Rhododendron)、忍冬科(Caprifoliaceae)、小檗科(Berberidaceae)、松萝科(Usneaceae)等科属植物的嫩枝叶为常见。随气候和食源的变化,有垂直迁徙的习性。其他大部分习性与生活规律与马麝相仿。[2]
繁殖与保护
编辑雌雄合群,秋冬季为交配期,春夏为产子期,孕期长达6个月,每胎1-3子。麝香可作为定香剂、兴奋剂或配制强心等急救药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为了获取麝香,多年来的任意捕猎,使麝的数量急剧下降。林麝属于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参考资料
编辑- 麝。熊,刘务林编著,北京:中国林业,1996 ISBN 7-5038-1664-3
- 中国本草全书。第328卷,中国文化研究会纂;鲁军主编,北京:华夏,1999 ISBN 7-5080-2000-6
- 第一届东亚传统药用濒危物种国际研讨会:虎骨及麝香代用品论文集,林淑燕、张琼如、宋国彰编辑,香港:东亚野生物贸易研究委员会,2001 ISBN 962-86197-1-3
- Deer Specialist Group. Moschus berezovski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1996. [2007年3月14日].
- Moschus berezovskii. ITIS.
外部链接
编辑- 麝香 Shexia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