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县营铁道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1年11月25日) |
冲绳县营铁道(日语:沖縄県営鉄道/おきなわけんえいてつどう Okinawa ken'ei tetsudō)是大日本帝国在冲绳本岛的一条铁路,有四条路线,分别为与那原线、海陆连络线、嘉手纳线、糸满线,各于1914年、1917年、1922年、1923年通车,后因战争于1945年停运。
铁道省的文件称其为冲绳县立铁道,但冲绳县在 1917 年之前将其称为冲绳县轻便铁道,之后称为冲绳县铁道。由于是轨距为762毫米的轻便铁道,因此被冲绳人俗称为“ケイビン”“ケービン”[1][2]。
历史
编辑计划
编辑约于1894年开始有倡议于冲绳本岛建设铁路,由外县资本家陆续申请兴建连接那霸与首里、与那原、佐敷、北谷等地区的铁路。但除了后来在那霸市行驶路面电车的冲绳电气以外,都因资金问题未能实现。
所以在明治末期,开始考虑修建县营铁路。1913年1月,县议会批准了修建与那原线和糸满线的计划,在1914年11月又通过了嘉手纳线的建设计划。
开业期
编辑首先开始修建与那原线,于 1914 年 12 月开业。接下来本应开始建造糸满线,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衰退影响资金,于 1916 年中止建设。
1917年7月所得税法施行后,决定以经济援助的名义由国家由所得税中补贴,兴建铁路的希望再现。
不过县议会在优先建设糸满线或嘉手纳线上产生争议,最终于 1917 年 12 月决定开始建造嘉手纳线,并于 1922 年 3 月开业。糸满线最后于 1923 年 7 月开业,完成了从现在的那霸市到嘉手纳町、与那原町、糸满市的路网。
1921年3月,裕仁皇太子在前往欧洲途中,途经冲绳时曾搭乘与那原线。
营运经过
编辑
大正时期由于为了偿还高涨的建设成本而发行的县债造成负担,经营状况不佳,一度出现了将县营铁道国有化的意见。昭和时期虽然业务稳定,但随着公路的改善,与私有巴士业务开始激烈竞争。县营铁道也引进了汽油动力客车来竞争,并于1936年开始经营巴士业务,开设了连接糸满线和周边地区的巴士路线。
太平洋战争末期以军事运输优先,1944 年 7 月,冲绳县营铁路停止按一般时刻表营运,实质上成为军用铁路。同年10月10日,那霸站在那霸空袭中被烧毁;12月在糸满线喜屋武与稻岭之间发生列车爆炸事故。 1945年3月战况加剧,营运完全停止,铁路设施在随后的战事中被完全摧毁。
朝鲜战争爆发,铁的需求大量增加,铁轨被回收利用,加上道路和美军基地建设,铁路实际上已经消失了--虽然并没有执行正式的废止程序。于 1952 年 4 月 28 日《旧金山和约》生效时,该铁路已不再适用日本的地方铁道法。
1947年11月24日,冲绳民政府(后来的琉球政府)知事志喜屋孝信向美国军政府(即后来的美国民政府)副长官提出修建铁路的要求,军政府起初赞成,但在1948年以后以兴建公路为主要方针,故未能重建铁路。当时的铁路计划是采1067毫米轨距,似乎包括将与那原线沿东海岸延伸至前原、金武、名护、大宜味等地,以及类似原系满线的路线。
年表
编辑- 1914年(大正3年)12月1日; 与那原线开通(那霸~与那原)开业。
- 1917年(大正6年)7月1日: 海陆联络线(那霸~码头货物装卸区)开业。
- 1922年(大正11年)3月28日: 嘉手纳线(古波藏~嘉手纳)开业。
- 1923年(大正12年)7月11日: 糸满线(国场~糸满)开业。
- 1930年(昭和5年)3月20日: 得到使用内燃动力的许可而得以引入内燃动力客车。
- 1944年(昭和19年)12月11日: 发生冲绳县营铁道运输弹药爆炸事故。一列从嘉手纳站出发的六节车厢列车,在南风原村(现南风原町)稻岭车站附近发生大爆炸。车上满载的弹药接二连三被诱爆,现场周围成为一片火海。包括 200 多名士兵,以及女学生和列车乘务员,大约 220 人死亡。
- 1945年(昭和20年)3月: 停止营运。
运行情况
编辑旅客列车行驶于那霸~与那原、那霸~嘉手纳、那霸~糸满之间的三条路线,其中嘉手纳线、糸满线的列车会经由与那原线而以那霸站为起点与终站。1925 年时每条路线每天运行 8 趟往返,在最兴盛的1937年,与那原线有 16.5 趟往返,嘉手纳线有 16 趟往返,糸满线有 15 趟往返。约有一半的班车是由汽油动力客车行驶。在1937年,那霸至与那原之间需时32分钟(汽油车26分钟),那霸与嘉手纳之间为1小时16分钟(汽油车1小时),那霸至与那原之间为1小时7分钟(汽油车49分钟)。
参见
编辑这是一篇日本铁路运输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日本铁路主题/铁路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