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锡金(1915年1月3日—2003年5月25日)祖籍江苏宜兴,生于南京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诗人、作家、鲁迅研究专家及儿童文学研究家。[1][2][3]

生平

编辑

1925年五卅运动时期,蒋锡金受父亲的影响及革命济难会李谷、应修人的影响,参与学生运动,组织宣传队赴邻县农村宣传。[3]

1927年9月起,蒋锡金先后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杭州省立高中等校念中学。1934年7月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学生时代,曾参与“左联”发动的爱国活动,曾在《申报·自由谈》、《人世间》发表诗歌。1934年任湖北省农村合作委员会贷放干事,与严辰合编《当代诗刊》。1935年与蒋有林合编《中国新诗》。[3][1][2]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汉口孔罗荪冯乃超合编《战斗》旬刊,又和穆木天合编《时调》诗歌半月刊以及《诗歌综合丛刊》。[3]1938年2月,在汉口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机关报《抗战文艺》编委。还参与创办《文艺阵地》半月刊。后到上海,与楼适夷等人合编《大路画报》,与王任叔合编《鲁迅风》,还曾编辑《文艺新潮》、《文艺新闻》,组织上海诗歌座谈会。其间,1939年参加江南游击战争,在江南抗日义勇军(新四军)任江南社(新华社)记者,进出抗日前线。后在上海组织“行列社”,编辑《行列》诗歌半月刊以及《上海诗歌丛刊》,与楼适夷等人合编《文艺阵地》、《奔流新集》。[3][1][2]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后,蒋锡金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在上海建承中学任教。此后,他仍组织青年学习时事政治,宣传民族思想,与许广平等人开展进步文化活动,遭日本当局追捕。后来,蒋锡金来到新四军根据地从事宣传文化工作。1945年5月,蒋锡金在安徽华中建设大学高干班学习,1945年10月,在江苏阜宁县开展调查研究。1946年3月,在江苏淮阴主编华中《新华日报》副刊。1946年5月,在淮阴石塘区参加土地改革。1946年8月,在山东华中新华社随社转稿,后曾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山东省文联工作,曾是山东省文联专业作家。[3][1][2]

1947年12月,来到佳木斯东北大学(后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设在长春),此后一直在该校任教。1958年被打成右派,1979年获得平反。1987年离休。在东北师范大学任教期间,曾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长春分会副主席,长春市文联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吉林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吉林省鲁迅研究会会长,吉林省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1][2]

2003年5月25日,东北师范大学教授蒋锡金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病逝,享年88岁。[1][2]

著作

编辑

蒋锡金193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和著作有:[1][2]

  • 《黄昏星》(诗集,1940年)
  • 《台儿庄》(剧本,六人集体创作,1938年)
  • 《横山镇》(剧本,1939年)
  • 《赌徒别传》(剧本,1941年)
  • 《星象》(青年读物)
  • 《标点符号怎样使用》(青年读物)
  • 《俄罗斯人民的口头文学》(与曲秉诚合译,1950年)
  • 《亡灵书》(译著,1955年)
  • 《瘸腿的甲鱼》(儿童叙事诗,1957年)
  • 《文学理论教学大纲》(译著,苏联大学教材)
  • 《文章选讲》(教材)
  • 《鲁迅年谱》(1979年)
  • 参加《鲁迅全集》、《郭沫若全集》的编辑出版。[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著名的鲁迅问题专家蒋锡金先生逝世,中广网,2003-05-29. [2015-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蒋锡金 (1915~2003),中国作家网,于2015-04-23查阅. [2015-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1). 
  3. ^ 3.0 3.1 3.2 3.3 3.4 3.5 王艳红,现代作家——蒋锡金,兰台内外200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