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爪龙属
角爪龙(学名:Ceratonykus)是兽脚亚目阿瓦拉慈龙科的一属,化石发现于蒙古的Baruun Goyot组,年代为白垩纪晚期。化石是一副破碎的骨骼。角爪龙的发现,科学家对于阿瓦拉慈龙科的演化关系与位置,再度产生争议。
角爪龙属 化石时期:白垩纪晚期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兽脚亚目 Theropoda |
科: | †阿尔瓦雷斯龙科 Alvarezsauridae |
亚科: | †小驰龙亚科 Parvicursorinae |
族: | †角爪龙族 Ceratonykini |
属: | †角爪龙属 Ceratonykus Alifanov & Barsbold, 2009 |
模式种 | |
斑点角爪龙 Ceratonykus oculatus Alifanov&Barsbold, 2009
|
叙述
编辑角爪龙是小型恐龙,后肢长,可能善于奔跑。角爪龙属于阿瓦拉慈龙科,这科物种的体型多介于0.5到2米之间。阿瓦拉慈龙科曾经被认为是最早的无法飞行鸟类之一,直到近年,阿瓦拉慈龙科被归类于非鸟兽脚亚目,但演化与分类位置不明。阿瓦拉慈龙科具有小而短的前肢,手掌退化,外形类似鸟类。根据骨骼结构,阿瓦拉慈龙科具有独特的胸部、手臂肌肉,适合做出挖掘、撕开的动作。牠们的嘴部长、呈三角形,具有为小的牙齿,显示牠们可能以昆虫为食,例如白蚁。
争议
编辑在2009年,瑞钦·巴思钵(Rinchen Barsbold)等人提出,阿瓦拉慈龙科的前额骨大、上隅骨骨突长、下颌有短的角突,与一般的兽脚类恐龙相反。另外,阿瓦拉慈龙科缺乏腹肋、骨盆结构独特,这些特征造成分类上的争议。角爪龙的手部有小型的骨质突刺,研究人员推论这是退化的第四、第五指。
阿瓦拉慈龙科的分类历史相当曲折。在1993年,阿瓦拉慈龙科被认为是无法飞行的鸟类,离侏罗纪的始祖鸟的关系较远,而较接近于现代鸟类。近年来的研究,多认为阿瓦拉慈龙科属于非鸟兽脚亚目恐龙,但牠们在兽脚亚目的分类、演化位置则未定。某些研究人员认为牠们是偷蛋龙类的近亲,某些研究人员则认为牠们属于手盗龙类。从角爪龙的脑壳显示,阿瓦拉慈龙科并不属于鸟类[1]。
参考资料
编辑- ^ Alifanov, V.R.; and Barsbold, R. Ceratonykus oculatus gen. et sp. nov., a new dinosaur (?Theropoda, Alvarezsauri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Mongolia. Paleontologischeskii Zhurnal. 2009, 2009 (1): 86–99 (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