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颌兽属
猫颌兽属(学名:Aelurognathus)是已灭绝合弓纲的一属,属于兽孔目的丽齿兽亚目,化石发现于南非卡鲁盆地的小头兽组合带(Cistecephalus assemblage zone),地质年代为二叠纪晚期吴家坪阶。猫颌兽的头颅骨长30公分,完整身长估计约1.5米[1]。 在1913年,南非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布鲁姆(Robert Broom)、席尼·贺顿(Sidney H. Haughton)将这些化石命名为Scymnognathus tigriceps。在1924年,席尼·贺顿将这个种建立为新属,模式种是Aelurognathus tigriceps。猫颌兽的属名意为“猫的颌部”。在2007年的研究,将五个被归类于其他属的种,改归类于猫颌兽,包含:A. alticeps、A. broodiei、A. ferox、A. kingwilli、以及A. maccabei[2]。
猫颌兽属 化石时期:二叠纪晚期
| |
---|---|
猫颌兽的头颅骨 - 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合弓纲 Synapsida |
演化支: | 兽孔类 Therapsida |
科: | †丽齿兽科 Gorgonopsidae |
属: | †猫颌兽属 Aelurognathus Haughton, 1924 |
模式种 | |
虎首猫颌兽Aelurognathus tigriceps (Broom & Haughton, 1913)
| |
种 | |
| |
异名 | |
|
在Tropidostoma集合带发现的一个二齿兽类化石与旁边的断裂牙齿,显示这个二齿兽类死后的尸体曾被吞食。这个二齿兽类的身体化石后半段,带有尸体被咬食的迹象,显示这个二齿兽类死后的身体后半段曾被啃咬,后肢被吞食者移动过,以食用身体腹部的肉块。根据小型门齿化石,显示猫颌兽无法直接咬穿骨头,而是用牙齿直接撕裂肉块,如同现代非洲野犬。根据身体化石的齿痕,应该不是由当地的猫颌兽所留下,而是由其他肉食性动物留下的[3]。
参考资料
编辑- ^ 存档副本. [2012-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4).
- ^ Gebauer, E.V.I.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of the Gorgonopsia with a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skull and skeleton of GPIT/RE/7113 ("Aelurognathus"? parringtoni) (PDF)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 Universität Tübingen. 2007 [2012-05-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7-22).
- ^ Fordyce, N.; Smith, R.; Chinsamy, A. (2012). "Evidence of a therapsid scavenger in the Late Permian Karoo Basin, South Africa".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108 (11/12). doi:10.4102/sajs.v108i11/12.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