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尔·施普林格

德國施普林格集團創辦人

阿克塞尔·凯萨·施普林格(德语:Axel Cäsar Springer,1912年5月2日—1985年9月22日)是出生于德意志帝国汉堡市阿尔托纳行政区的企业家、传媒施普林格集团的创办人。

阿克塞尔·施普林格
Axel Springer
出生(1912-05-02)1912年5月2日
德意志帝国汉堡市阿尔托纳
逝世1985年9月22日(1985岁—09—22)(73岁)
 西德西柏林
墓地柏林施特格利茨-策伦多夫Friedhof Nikolassee
国籍德国 西德
职业大众传媒企业家
组织AG施普林格集团
配偶玛莎·埃勒森·梅耶(Martha Else Meyer、结于1933年)

厄娜·佛莉达·柏塔·霍姆(Erna Frieda Berta Holm、结于1939年)
萝丝玛莉·艾尔森(Rosemarie Alsen、结于1953年)
海格尔·艾尔森(Helga Alsen、结于1962年)

佛莉迪·施普林格(Friede Springer、结于1978年)
儿女芭芭拉·施普林格(Barbara Springer、1933年出生)

阿克塞尔·施普林格二世(Axel Springer jun.、1941年出生)

蒙莱德·尼可拉斯·施普林格(Raimund Nicolaus Springer、1962年出生)
父母辛里奇·施普林格(Hinrich Springer

经历

编辑

青年期

编辑

施普林格在青年期间曾在滑铁卢戏院(Waterloo cinema)担任影片放映员。当时该戏院有上映来自美国的电影,直到1941年德国因二次大战关系采取与美国对立的立场,在反美的风气情况下施普林格离开了此份职务。[1]

记者时期

编辑

之后施普林格在父亲经营的出版公司“Hammerich & Lesser-Verlag”里担任排字印刷等工作,且在沃尔夫通讯社旗下发行的报纸《Bergedorfer Zeitung》里担任记者。[2]

1934至1941年间施普林格则改在《Altonaer》报社里继续从事记者方面的事务,之后1941到1945年中间则回到父亲的出版公司里发行一些书籍。[2]

成立公司集团

编辑

1946年施普林格在汉堡市成立以自己为名的出版公司,[2]该公司以发行报刊、杂志、大众传媒事业为主。1952年则发行版面风格以充斥大量图片、穿插数句新闻说明;较简易阅读的《图片报》。

施普林格并不时收购如《世界报》等其它传媒公司,往后成为拥有230种以上品牌报纸、杂志,以及80项以上线上媒体服务的传媒集团。

死亡

编辑

1985年9月22日施普林格于西柏林离世,[2]他的继承者则是第五任妻子佛莉迪·施普林格[3]

观点立场

编辑

施普林格与他成立的公司之思想风格是走向较保守、传统的路线。而旗下公司的宗旨从1967年施普林格开始制定后,经历1990年两德统一及2001年后的几次修订,目前以5项方针为主:[4]

  • 坚持在德国的自由与法律、未来欧洲的一统。
  • 赞同德国与犹太人达成和解、以及犹太人保卫家园以色列的权利。
  • 支持跨大西洋联盟和美国的自由国家观念。
  • 拒绝极端的政治主义。
  • 维护社会经济市场的自由。

争议

编辑

1960年代末期偏向左派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德国人因不满政府施政方向而引发德国学运,因施普林格的立场是走向保守路线、反对学运抗争的一方,而旗下的媒体刊物也以批评学运的内容专栏居多。[5]而因施普林格集团在德国传媒界占有相当的比例,发言内容会对于德国社会有很大影响、加上当时学运领袖之一鲁迪·杜契克在被名为约瑟夫·巴赫曼青年给开枪伤害;而约瑟夫·巴赫曼被捕时他身上搜出施林格集团发行的《图片报》里呼吁制止杜契克的言论,而引起多名愤怒的学生群众入侵施普林格集团公司里、与维安的警方爆发武力冲突。[6][7][8]

由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创作、描述一名女子被警方与报社污名化的1974年小说《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里,也有对施普林格发行的《图片报》有所批评。

参考资料

编辑
  1. ^ Richard J. Evans. The Third Reich at War. Penguin Group Inc. 2009: 578页. ISBN 978-1-59420-206-3. 
  2. ^ 2.0 2.1 2.2 2.3 Brief Biography of Axel Springer (1912-1985). 施普林格集团. [2014年7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8). 
  3. ^ Imre Karacs、Peter Koenig. It's like watching two run-down old elephants perform a dance. 独立报. 1998年5月31日 [2014年7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14日). 
  4. ^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施普林格集团. [2014年7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15日). 
  5. ^ The Attack on Rudi Dutschke: A Revolutionary Who Shaped a Generation. 明镜. [2014年7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29日). 
  6. ^ On how violence develops and where it can lead - Page 9. Derby. [2014年7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28日). 
  7. ^ Street named after 1960s activist Rudi Dutschke - Berlin. ToyTown Germany. 2008年4月22日 [2014年7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8月8日). 
  8. ^ Mark Kurlansky. 1968: The Year That Rocked the World. Google Books (Random House Publishing Group). [2014年7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29日).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