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Ltns!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这里。除了欢迎辞外,也请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权问题解答
贡献内容必须是您所著或获得授权
同意在GFDL条款下发布
手册
手册
问号
问号
有问题?请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记:讨论后要签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个波浪纹“~~~~”。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可夫 (talky? click me!) 17:31 2005年1月31日 (UTC)

有关删除请求

编辑

有关您创建的新条目被提交删除请求,请到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2005年2月1日这里讨论,Shizhao的理由是希望能与其他条目合并,欢迎发表意见或是申辩,时间仅有一周,大家会尊重您的看法,请放心。---Nuker 11:20 2005年2月1日 (UTC)

有关"台湾用语"这个条目

编辑

Ltns兄(应该不是姐吧, 笑), 我读到了你关于"台湾用语"这个条目的讨论. 本来想加入讨论的, 但是, 后来想想, 其实比较严谨的学术用语, 应该是将这个讨论的脉络放进"台湾国语"(或台湾华语)这个概念当中, 所以就动键盘打了这一则条目. 请你看一看, 再把你原本在"台湾用语"这个条目所写的一些内容加上去吧. 祝你新年快乐!!!--wdshu|阿呆 18:23 2005年2月9日 (UTC)

Ltns兄, 谢谢你的回复. 你提到的未解问题, 我还要再思考看看, 也请你想想看要用什么样的概念来解释这个现象. 语言接触(或者是更广义的文化接触), 其实是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任何一个语言(或者是文化), 都有它的特殊性, 同时也有它与其他文化共享的一些普遍特质. 我前两天在英语维基读到关于印尼语[1]和马来语[2]的讨论, 其实就可以发现和我们现在所讨论的这个议题("普通话"和"台湾国语"之关系)相关的现象. 显然地, 这种所谓"语言形成发展"的过程, 涉及的不只是我们这些一般人所比较能观察到的"语汇"和"发音"而已, 应该也涉及文法, 语意等其他面向的差别. 不过, 由于我的专业不是语言学, 也只能这样随手写一下罢了. 再联络. --wdshu|阿呆 20:22 2005年2月9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