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中学

上海外國語學校,全稱為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簡稱上外附中,曾名上海外國語學院附屬中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具有外語專業性質的全日制寄宿制學校。[1][2] 現任校長杜越華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地址上海市虹口區中山北一路295號
郵遞區號200083
其它名稱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類型中國教育部直屬的具有外語專業性質的全日制寄宿制學校
隸屬上海外國語大學
創辦日期1963年
校長杜越華
教師人數約140 人
學生人數約2000人
語言中文
校訓自強 至誠 志遠
(Self Improvement, Utmost Sincerity, Highest Aspirations)
書記李仁東
臨時校區上海市虹口區車站北路730號
學校網址www.sfls.cn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地圖

2012年初,為配合1號樓、2號樓整體改建,本部臨時搬遷,由上海市虹口區中山北一路295號搬至上海市虹口區車站北路730號。另在上海市虹口區天寶路1115號設有東校。

在2013年美國華盛頓的中國研究中心(China Research Group)公布的中國高中260強排行榜中,上外附中列第8,為上海十所入選的中學中最高。[3][4]

歷史

編輯

上外附中建校於1963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創建的七所外國語學校之一。該校坐落在上海虹口區中山北一路295號,前身是位於上海市寶山縣(現寶山區)的一座苗圃。建校後一年,在苗圃所在地建立起最初的校舍。經過幾十年的變遷,發展成為今日占地33畝的校園。

1963~1966年是上外附中建校初期的一段光輝年代,湧現出許多優秀校友。如63級校友,現任國務委員楊潔篪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王光亞,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1967年後,由於文化大革命的衝擊,學校一度陷入停滯狀態。學生罷課、批鬥教師等時有發生。校長劉葆宏女士於1967年被「定罪」,並送外地進行「勞動改造」,直至1971年才回到上海。在此期間學校幾近廢棄。1972年後,學校逐漸撥亂反正,走上發展正軌。

1993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錢其琛為將該校譽為「培養外語外交人才的搖籃」並題寫於學校1號教學樓外牆上。近年來該校的許多畢業生考入國內頂尖高校,且有相當數量的優秀畢業生前往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著名高等學府深造。2009年,學校被國家漢辦確定為漢推基地。

設施

編輯

由於1號教學樓抗震安全性能缺陷、且設施陳舊,學校於2011年正式決定重建該樓(包括1號樓東輔樓,不包括與之相連的實驗樓及藝術中心),以及修繕、改建2號樓以及連接兩樓的空中走道。11月11日,學校首次於官方網站上發布《臨時遷校告全校學生家長書》 [5],宣布此項決定。重建工期初步估計為2年。在此期間,除國際部、高三年級學生和教師仍留在主校區,學校其他年級師生均隨校搬遷至位於原上海市北郊高級中學分部的車站北路730號的臨時校區。

此前,學校已有兩處建築進行了非拆除的加固工程,分別是與1號教學樓相連的實驗樓/藝術中心,以及籃球館。

自2011學年第一學期開始,學校陸續展開遷址的各項準備工作,地下操場的一側被臨時用作倉庫。彼時正值屬同一系統的上海外國語大學第一實驗學校進行修繕,因而學校3號教學樓更容納了來自該校的一部分學生。為防範可能的擁擠意外,學校餐廳進行了一系列調整以加快服務速度,並向部分年級學生供應盒式午餐以減輕餐廳擁擠。3號教學樓5層以上的窗口均安裝了安全護欄,電梯運行也進行了規範。

2012年1月學期結束時,1號教學樓周邊綠化按計劃清除。由於臨時校區交接工作,第二學期開學延遲至2月27日(高三、國際部學生除外)。受臨時校區場地限制,學校暫停提供住宿服務。

從2015學年開始,在所有工程完工的情況下,所有學生搬回中山北一路校區。

校訓、校徽、校歌

編輯

上外附中的校訓是「自強、至誠、志遠」(Self Improvement, Utmost Sincerity, Highest Aspirations)。學校另有辦學宗旨為「服務祖國發展,服務人類進步」。校訓由前任校長吳友富題寫,現鑲於1號教學樓門廳內。

上外附中的校歌為《飛向遠方》,由前校長吳友富作詞,前樂隊指揮郁蕭邦作曲。其歌詞激勵學生「胸懷全中國」,並從母校「飛向遠方」。

教學

編輯

上外附中設7個年級(中預、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並開設國際部。除外語課程外,學校採用上海市統一教材。

文科類、外語

編輯

外語教學是該校最大特色。學校常設6個主要語種:英語法語德語日語俄語西班牙語,另開展韓語的第二外語選修教學。其中俄語西班牙語為隔年開班。每屆開設3至4個英語班,1個小語種班(自2008年後調整為「雙語班」)。班級人數一般在20~50人之間。

上外附中的外語課以小班(英語班約25人,小語種班約12人)形式進行。外語課時,英語班學生按學號奇偶分為2個小班、由兩名老師分別授課,師生平日稱為「A班、B班」。學期更迭時,A、B班教師互相交換。而小語種班學生則按德、法、日、西/俄,分為四個班級上課。其餘課程時,仍按原有的40~50人班級上課,並採用中文教學,但時常輔以英文。

上外附中改變傳統的翻譯法和純語法的教學方法,形成了一套注意訓練學生語音、語調、聽說領先的「啟發式情景教學法」。此外,語文學科的「多讀、多講、多寫」,政治學科的「卡片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及最近推行的「角色參與教學法」,在理科教學中重視「雙基」、注意運算、邏輯思維、閱讀參考書等能力的培養,推廣電化教學,增加實驗操作以增強動手能力,逐步試用英語上課等等。[6]

目前英語班初中採用《全國外國語學校系列教材——英語綜合教程》作為主要讀寫教材,Look, Listen and LearnL.G. Alexander)(亦稱《3L》或《看聽學》)作為語音教材;高中採用Look Ahead 3&4 (Andy Hopkins, Jon Naunton, Jocelyn Potter),為與高考接軌,輔以上海市統編的《新世紀英語》。

多年來學校堅持初一學生選修第二外語的教學方法。2008年以前,學校於每屆學生中開設「小語種班」。小語種班自中預年級開始將各自語種作為主要外語進行教學。由初一起,學生陸續開始復學其第二外語——英語,惟課時較英語班少。2008年後,學校將「小語種班」更改為「雙語班」,將英語和小語種擺在同等重要之位置,安排比英語班略多的課時,配備較好的師資力量進行教學。學生自中預年級(六年級)起即兩門語言同時學習,且英語的教學水平應不遜於英語班學生。

理科類

編輯

與上海市「四大名校」(復旦附中上海中學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交大附中)不同,上外附中不開設所謂「理科班」,只在高一、高二年級開設具有選修課性質的理科加強班,包括微積分、物理、化學、應用數學4科。

儘管如此,該校在理科競賽方面仍頗有成績。作為上海市為數不多的選拔學生組隊參與HiMCM(非官方譯名:美國中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幾所學校之一,該校每年均有獲得National Outstanding(為全球最高獎項)、Regional Outstanding、Meritorious等高級獎項[7]。每年二月,學校亦選拔少數同學參與MCM(非官方譯名: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與大學生競爭建模獎項,成績頗豐[8]

2011年,上外附中派出代表隊參與了美國Harvard-MIT Mathematics Tournament(HMMT)數學錦標賽,取得優異成績[9]。物理、化學方面,近年來常有學生獲得上海市與全國物理、化學競賽獎項。雖然學校明確了以「文理並重,外語見長」為教學方針,但在學生中亦有少數對學校理科教學重視不足的批評聲音。

創新實驗班

編輯

2010年,上海市教委下發《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開展「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創新素養培育實驗項目」的通知》[10],自2010年9月起,上外附中開辦「跨文化背景下國際型、複合型人才培育」創新實驗班。2010期創新實驗班試行國際金融和國際政治兩大主題課程版塊。[11]

創新實驗班學生於高一年級學生中選拔,除完成國家基礎課程外,實驗班學生須於周六參與專業課程培訓。目前,創新實驗班約有60名學生。

六校聯考(原十校聯考)

編輯

學校高三年級參加上海市六校聯考(原十校聯考)。

國際部

編輯

該校國際部為非中國大陸籍適齡學生提供中學教育。學生學習漢語、英語、日語等語言課程,並可在多門課程中選擇。國際部高中學生將根據今後攻讀方向分為「中國大學班」、「日本大學班」、「美國大學班」。國際部位於4號教學樓。

國際部學生主體為日本籍學生。

目前,國際部學生中不乏持外籍卻生長於中國的學生。為此國際部有專門的「國際部學生在本部跟班學習」 制度。學生須提交申請,漢語水平達到HSK主試卷初級合格,方有資格跟讀。[12]跟讀學生成績經過折算後方記錄。

招生、錄取與直升

編輯

上外附中初中部對外進行招生文化考試,每屆約錄取120至160名正式學生,另收取數百名學生進入其附屬的「上外第一實驗中學」。高中部理論上不經過中考對外招生,而是由該校和上外第一實驗中學學生經過直升考試,擇優錄取。為保持生源,小語種班學生毋需經過直升考試便可直升高中部。

現行政策下,該校初中學生的去留由初三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的直升考試決定;直升考試未達標準,即於第二學期參與中考,無法直升高中部。而上外第一實驗中學學生則兩項考試均需參加。升入高一後,獲資格進入該校學習的原第一實驗學校學生,新編為數個班級,亦有成績優秀的學生加入原正式班級。2011年開始雙語種班學生也需參加直升考試,外語成績以英語成績取40%和小語種成績取60%計入總分。

校園文體活動

編輯

大型主題活動

編輯

上外附中每學期均有一次大型主題活動。一學年中的第一學期為「國際文化周」,第二學期為「民族魂活動周」,彰顯「立足祖國,放眼世界」的主題。每遇大型主題活動,以學校德育處與團學聯牽頭,組織各項文娛活動,除高三學生外,全校學生亦「傾巢而出」,師生同樂。(國際文化周因在第一學期舉辦,故準備直升考試的初三年級不參加。)

一般來說,主題周各項活動於校歷第二、三周即啟動,一直延續到主題活動周末尾。每項活動的最後環節(如「決賽」)都在主題周內進行。主題周中每日下午最後一節課暫停,空餘出活動時間。主題周的周五停課,上午進行剩餘的各項活動賽事,以及各社團的展示活動、義賣,而下午則進行主題周的收官之作「閉幕式」。

國際文化周

編輯

國際文化周活動於每學年第一學期期中(一般在期中考試前後,11月)舉行,以學校「跨文化」氛圍為主題。因此,除本部學生外,國際部學生也同時舉辦活動。

主要活動有[13]

  • 外語短劇匯演:全校
  • 外語歌舞大賽:全校
  • 外語合唱決賽:全校(初賽中獲勝的隊伍有資格參加決賽)
  • 國際知識競賽:全校
  • 口譯風采大賽:高中
  • 英語演講比賽:高中
  • 國際之星環保主題英語競賽:初中
  • 初中單項活動(短劇、合唱初賽等)
  • 德法日俄西單項活動(短劇、朗誦、電影配音、聯歡等)

民族魂活動周

編輯

民族魂活動周於每學年第二學期期中(4月)舉行,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與國際文化周遙相呼應,突出學生對祖國歷史文化淵源的展現。

其他主題活動

編輯
  • 少先隊「快樂節」活動
  • 理科活動周
  • 新年名家名品鑑賞活動

體育競賽

編輯

每學年,學校均會舉行冠名「校長杯」的足球、籃球聯賽。「校長杯」由高一、高二年級各班選派參賽隊伍進行比賽,採用先分組後淘汰的賽制,最終決出兩個年級的冠亞軍。獲得冠軍被普遍認為是很高的班級榮譽。此外,於決賽賽事結束後,由學生票選出高一、高二年級最受歡迎的球員,進行兩個年級之間的全明星賽,因其更高的觀賞性而吸引眾多觀眾。

每學期亦會舉行傳統的運動會活動,置於周五,並停課。運動會上進行傳統的田徑賽事,如短跑、接力、千米/八百米跑、拔河等。也時常進行教工拔河、接力、籃球比賽等教師賽事,通常會吸引眾多學生前去加油助威。

學生會組織

編輯

上外附中學生會組織為團學聯,由高中一、二年級學生組成。初三年級直升考後,經由班級同學、班主任、年級組等聯合評定推薦,以及正式面試後,方錄取新一批實習成員。實習成員之實習期為錄取之日起至團學聯換屆儀式。通過考核的實習成員在儀式後成為正式成員(高一)。目前,團學聯各領導職位採用教師任命制,並正在進行民主選舉的嘗試。

團學聯下設機構有:

  • 秘書處:負責統領、協調團學聯各部門的活動,以及對所有成員的考核工作。秘書處成員通常為五名,為一些部門的部長。
  • 文體部:負責學校文藝、體育活動的籌備、開展工作。
  • 廣電部:負責學校廣播系統的日常運轉,通知的播報,以及廣播節目的組織、播送。
  • 文化部:負責學校文化類活動,如知識競賽、讀書活動等。
  • 宣傳部:負責大型活動的宣傳工作。
  • 社團部:統籌、管理、組織全校所有社團和社團活動。
  • 自律部:負責學生、班級日常行為規範的管理、校園衛生的檢查和維持。
  • 組織部:負責一切大型活動的場地、設備、後勤保障。
  • 信息部:為所有活動提供以信息技術為主的技術支持。
  • 實踐部: 負責校園內志願者活動以及各項活動現場秩序的維護。
  • 維權部:一切聽證會組織者。
  • 少年部:負責少先隊工作,以及新成員考核。

著名校友

編輯

歷屆校長、書記

編輯
  • 校長[17]
    • 1963年9月—1964年11月 (無正職校長)副校長 劉葆宏 陳緯
    • 1964年11月—1970年8月 (無正職校長)副校長 劉葆宏 陳緯 宋玉奇
    • 1970年8月—1978年4月 (無正職校長)副校長 劉葆宏 陳緯
    • 1978年4月—1985年3月 劉葆宏
    • 1985年3月—1988年5月 吳威玲
    • 1988年5月—1994年9月 羅佩明
    • 1994年9月—2004年9月 吳友富
    • 2004年9月—2017年3月 崔德明
    • 2017年3月-2020年7月 束定芳
    • 2020年7月-至今 杜越華
  • 書記:
    • 1963年9月—1965年3月 陳緯
    • 1965年3月—1970年8月 石嵐
    • 1970年8月—1974年5月 (不設書記)
    • 1974年5月—1978年4月 任淑文
    • 1978年4月—1980年1月 顧嘉駿
    • 1980年1月—1985年3月 徐武偃
    • 1985年3月—1990年7月 陳緯
    • 1990年7月—1992年2月 羅佩明
    • 1992年2月—1992年8月 余偉康
    • 1992年8月—2000年12月 蔣振東
    • 2000年12月—2009年9月 邢三多
    • 2009年9月—2013年4月 崔德明
    • 2013年4月-至今 方正明

社團

編輯
  • 學記團
  • 青青草文學社
  • 青志社(原根與芽)
  • 上外附中模擬聯合國協會
  • SAGE賽智社團
  • 拉丁語社
  • Acadeca(USAD/USAP)
  • JA學生公司
  • JA商業競賽
  • 考古社
  • 丹青墨筆社
  • 詩社
  • 極地社
  • 義工社
  • 音樂劇社
  • 漫畫社
  • 電腦社
  • 話劇社(現與雲戲劇社合併)
  • 電影社
  • 管樂隊
  • 合唱團
  • 鋼琴組
  • DIY社
  • 街舞社
  • 譯研社(翻譯研究社)
  • 滬風社
  • 趣聞社
  • 綠茵社
  • HIP-HOP社
  • 攝影社
  • 漢文化社(漢服與古典文學社)
  • 心理社
  • 辯論社
  • DJ社
  • Vocal社
  • 志願者聯盟
  • AI社
  • 禮儀社
  • 猶太文化社
  • 建築社
  • 醫療情報站
  • 數學工作室
  • 物理工作室
  • 化學工作室
  • 生物工作室
  • 信息工作室
  • 機器人社
  • 電影社
  • 配音社
  • 國際部ERC社
  • 國際部信息宣傳社
  • 國際部健身社
  • 國際部上海社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简介. 上外附中官方網站. 2005-08-07 [2013-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8). 
  2.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章程. 上外附中官方網站. 2010-06-21 [2013-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8). 本校全稱為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簡稱:上外附中)。學校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管轄,同時接受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和上海外國語大學領導。 
  3. ^ 2013 China's 260 Best High Schools. China Research Group. [2014-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4. ^ 2013年中国260大最佳高中 上海10所高中上榜. 中國教育在線. 2013-10-24 [2014-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3). 
  5. ^ 存档副本. [2012-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4). .
  6. ^ 上外附中介紹[永久失效連結].
  7. ^ HiMCM喜創佳績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9-19
  8. ^ 2011MCM碩果纍纍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9-09
  9. ^ HMMT數學錦標賽獲佳績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4-24
  10. ^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開展「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創新素養培育實驗項目」的通知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9-09.
  11. ^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跨文化背景下國際型、複合型人才培育」2010創新實驗班招生簡章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9-15.
  12. ^ 國際部學生在本部跟班學習的管理辦法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7-24.
  13. ^ 國際文化周新聞報道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9-12.
  14. ^ 新華網: 楊潔篪任外交部部長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5. ^ 新華網:崔天凱、傅瑩、翟雋任外交部副部長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6. ^ 周承副校长带队赴港接受校友卫哲募集百万捐款并成立上外香港校友会(筹)_毕业校友 > 最新资讯_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國語大學官方網站. 2005-08-07 [201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05). 衛哲一席發言拉開帷幕。從家人與上外的緣分,到母校的情懷,從上外附中到大學 
  17. ^ 官方网站:上外附中历届校领导一览表. [2010-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