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會科學院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市的一家研究機構,總部位於上海市淮海中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建立的社會科學院和現今中國最大的地方社會科學院,亦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首批學位授予單位[1]。成立於1958年,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經濟研究所和上海歷史研究所、上海財經學院華東政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律系合併而成[1]。1968年底,受文革衝擊,上海社會科學院的建制被撤銷。1978年,中共上海市委決定恢復上海社會科學院,並將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國際經濟組獨立出來成立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由褚葆一欽本立負責籌備工作。[2]現設有17個研究所、12個管理部門、6個直屬單位和十餘個院直屬研究中心;擁有在職工作人員約760人。[1]

下屬機構簡介

編輯

經濟研究所

編輯

經濟研究所前身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經濟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簡稱經濟所。1958年9月,經濟所併入新組建的上海社會科學院,主要從事政治經濟學、經濟史、經濟思想史等基礎理論研究,首任所長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沈志遠教授。經濟所先是受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和上海社會科學院雙重領導,一直延續至1959年8月,完全從中國科學院劃出,顧准等一批同志則劃歸在北京的中科院經濟研究所。1959年初,中共上海市委決定,將上海社會科學院的定位由研究和教育機構改為科學研究機構,山東大學原教務長姚耐同志任所長。同年6月,先前已併入上海社會科學院所屬的業餘大學、財政信貸系、工業經濟系、貿易經濟系、會計系和統計系的原上海財經學院的教職員工,除了業餘大學和部分教學人員回歸上海財經學院以外,大部分進入了擴大的經濟研究所。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經濟研究所停止正常學術研究工作,至1968年年底上海社科院建制被撤銷。[3][4]

1978年10月,市委宣布恢復上海社會科學院。復院後,上海社會科學院在經濟學方面分設三個研究所:經濟研究所、部門經濟研究所、世界經濟研究所。經濟研究所主要研究領域明確為:政治經濟學、經濟史、經濟思想史。所址遷至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號。[3]

經濟所現設有政治經濟學研究室、西方經濟學研究室、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研究室、經濟史與經濟思想史研究室、國際貿易與投資研究室、統計學與數量經濟研究室和《上海經濟研究》編輯部,在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區域經濟發展、金融與資本市場、貿易中心和自貿區建設、能源交通和低碳經濟、社會和人口、創新經濟和創新產業等領域有大量研究成果積澱。[4]

經濟所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和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分別為: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統計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二級學科方向包括: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西方經濟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社會經濟統計學等。經濟研究所現有博士生導師14名、碩士生導師30名(含博導),每年招收博士生、碩士生30餘名。[4]

應用經濟研究所

編輯

應用經濟研究所原名「部門經濟研究所」,其前身是成立於1956年的中國科學院上海經濟研究所部門經濟組,1978年上海社科院復院後,在原經濟研究所的基礎上分設經濟研究所、部門經濟研究所和世界經濟研究所,其中部門經濟所主要從事工業經濟、農業經濟和貿易經濟等研究,首任所長為蔡北華同志。經過徐之河、姚錫堂、厲璠、謝自奮等老一輩經濟學家的發展,逐漸成為市場與商業經濟管理、城市經濟管理與改革方面的研究高低。後在著名經濟學家厲無畏教授的帶領下,不斷突破,成為了華東地區商業研究的重鎮,進入新世紀後逐漸發展為以決策諮詢研究為主導,以應用經濟學學科建設為支撐的智庫型研究機構。2016年,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入選首批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的背景下,經上海市委批准,「部門經濟研究所」正式更名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5]

應用經濟研究所現有應用經濟學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下設國民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金融學、數量經濟學五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應用經濟學二級學科碩士點9個(包括國民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數量經濟學、金融學、國際貿易、財政學、勞動經濟學、城市與房地產經濟學);管理學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包括企業管理、旅遊經濟管理、農業經濟管理)。[5]

應用經濟研究所現設產業經濟研究室、區域經濟與城鄉發展研究室、服務經濟及旅遊經濟研究室、創新經濟研究室、財政金融研究室、城市與房地產經濟研究室、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室以及《上海經濟》編輯部。現有在職人員53人,其中研究員12人、副研究員24人。[5]

世界經濟研究所

編輯

世界經濟研究所成立於1978年,是上海社會科學院復辦後成立的首家下屬院所。1979年底,世界經濟研究所成立了地區經濟研究室和專題研究室。地區經濟中首先研究美國經濟。世界經濟研究所另外還建立了圖書資料室和行政辦公室。1980年3月,地區經濟研究室和專題研究室改為北美經濟研究室和國際金融研究室,另外增設一個綜合經濟研究室,內設蘇聯東歐經濟研究小組、日本東南亞經濟研究小組以及世界經濟理論研究小組。[2]

1982年3月,世界經濟研究所成立了港澳經濟研究室。 1983年1月,綜合經濟研究室中的日本經濟研究組獨立成立了日本經濟研究室。1986年6月,世界經濟研究所組建了西歐經濟研究室。此時世界經濟研究所已有北美經濟研究室、國際金融研究室、綜合經濟研究室、港澳經濟研究室、日本經濟研究室和西歐經濟研究室。 1989年12月,增設國際關係研究室。1990年10月,撤銷日本經濟研究室和港澳經濟研究室,將其建制劃歸上海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1991年增設世界經濟理論研究室,並將西歐經濟研究室改名為歐洲經濟研究室,研究範圍擴展至蘇聯東歐地區。[2]

1993年,將辦公室、學術秘書室和資料室合併為一個大辦公室;將原有的6個研究室合併為4個研究室,即世界經濟理論、國際金融、國際關係、世界區域經濟研究室。1995年,把世界經濟理論研究室改為國際貿易研究室,把世界區域經濟研究室改為區域一體化研究室,同時恢復北美經濟研究室,增設跨國公司研究室。1999年,撤銷了北美經濟研究室。[2]

2003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將世界經濟研究所、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和東歐中西亞研究所合併為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院,原來各所的辦公室、學秘室合併為一個大辦公室;各所的資料室歸併為一個大資料室。2006年8月,上海社會科學院恢復先前的研究所,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院不撤銷,以一個協調機構運作,研究室仍回歸各自原先的建制,大的辦公室、學秘室、資料室不變。世經所保留了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全球化經濟、區域合作5個研究室,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室被劃歸亞洲太平洋研究所,並且另外組建了一個國際政治理論研究室。[2]

世界中國學研究所

編輯

世界中國學研究所(簡稱「中國學所」)依託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上海市政府聯合主辦的世界中國學論壇而創建,2012年正式成立,首任所長為中共上海市委原副秘書長、著名經濟學家王戰教授,後由張維為教授擔任常務所長,並於2020年成功入選首批上海市重點智庫。中國學所把「推動海外中國學研究」「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作為首要任務,全力籌辦國家級學術平台世界中國學論壇和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上海班(文化和旅遊部主辦),向國際社會闡明中國道路、傳播中華文明。同時堅持服務上海發展,基於所打造的中國學跨國學術網絡(覆蓋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斷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增強上海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輻射力,為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貢獻力量。[6]

學科發展上,以當代中國學為內核,兼采漢學研究及其他人文社科研究之長,形成多學科融匯、厚今薄古的特色。圍繞「一帶一路」、中美貿易談判、中國經濟發展、中國國家安全、國外意見領袖對華態度等議題,獲得10餘項各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近10項「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出版著作近40部,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百餘篇。智庫建設上,大量研究直接服務國家和上海市黨政部門決策,主持完成30餘項中央有關部門交辦的課題或任務,近20項上海市各類決策諮詢課題,一系列成果得到上級部門的重視與採納。撰寫的內參專報中,40餘份獲省部級及以上領導批示,其中近20份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或委員批示。連續3屆獲「上海市決策諮詢研究成果一等獎」,2屆獲「上海市決策諮詢研究成果二等獎」。[6]

中國學所由經濟學家沈桂龍教授擔任所長,周武、吳雪明擔任副所長,下設所辦公室(含中國學論壇辦公室)、中國學理論研究室(含《中國學季刊》編輯部)、美洲大洋洲中國學研究室、歐洲中國學研究室、亞洲非洲中國學研究室、海外中國學輿情研究室,以及中國學數據研究中心。中國學所擁有世界中國學方向博士點和世界中國學專業碩士點。現有科研人員20人、科輔2人及行政2人,其中研究員6人、副研究員2人,80%以上有海外留學或訪問經歷。[6]

機構設置

編輯

下屬研究所

編輯
  • 經濟研究所
  • 應用經濟研究所
  • 世界經濟研究所
  • 國際問題研究所
  • 法學研究所
  • 政治與公共管理研究所
  • 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 社會學研究所
  • 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
  • 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 宗教研究所
  • 文學研究所
  • 歷史研究所
  • 哲學研究所
  • 信息研究所
  • 新聞研究所
  • 世界中國學研究所[7]

直屬研究機構

編輯
  • 上海流通經濟研究所(2008年5月劃出,改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管[8]
  • 人力資源研究中心
  • 政府績效評估研究中心
  • 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研究中心
  • 上海品牌發展研究中心
  • 軟實力研究中心
  • 數量經濟研究中心
  • 生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 市值管理研究中心[7]

學術刊物與學科評估

編輯

《上海文化》、《國外社會科學前沿》、《政治與法律》、《當代青年研究》、《史林》、《世界經濟研究》、《上海經濟》、《上海經濟研究》、《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社會科學文摘》、《社會科學》、《國際關係研究》、《哲學分析》。[9]

在2017年由教育部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上海社會科學院共有8個學科參加評估。結果分別如下:哲學C+,理論經濟學B,應用經濟學C+,法學C+,政治學C,社會學C+,馬克思主義理論B-,中國史C。[10]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院况简介. 上海社會科學院網站. [2022-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7) (簡體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史 1958-2008》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史编写组编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 第304页. [2022-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4). 
  3. ^ 3.0 3.1 所史. 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2022-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1). 
  4. ^ 4.0 4.1 4.2 本所简介. 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2022-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4). 
  5. ^ 5.0 5.1 5.2 简介. 上海社科院應用經濟研究所. [2022-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1). 
  6. ^ 6.0 6.1 6.2 研究所介绍. 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 [2022-10-21]. 
  7. ^ 7.0 7.1 机构. 上海社科院. [2022-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7). 
  8. ^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 百度百科. [2022-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1). 
  9. ^ 刊物. 上海社科院. [2022-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8). 
  10. ^ 教育部.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 [2023-07-26]. [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