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高校擴招

教育史事件

高校擴招,也稱為大學擴招大學生擴招,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99年開始的,基於解決經濟就業問題的擴大普通高校本專科院校招生人數的教育改革政策。進入2008年後,教育部表示1999年開始的擴招過於急躁並逐漸控制擴招比例,但在2009年環球金融風暴的背景下,教育部開始了研究生招生比例的調節。

背景

編輯

1992年,鄧小平南巡,積極肯定了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大規模的國企改制開始推行,經營不善的國企紛紛倒閉,政府開始精簡人員,國企改制導致了國企不可能像之前那樣大規模接受大學生,於是1996年,國家開始了雙向選擇,自由擇業的試點,到1998年大學生由國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當年70%以上的大學畢業生是自主擇業的。

同時,在1992年到1998年,由於國企改制市場經濟改革等原因,國內出現了大規模的失業人群。其中1997年全國下崗人員為2115萬人。[1]

經濟方面,90年代前期,中國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率極高,朱鎔基開始對過熱的經濟進行降溫——也就是著名的軟著陸。通過1993年-1996年的軟著陸,使通貨膨脹率成功的從1994年的24.1%下降到1996年的8.3%,但是同時,經濟增速也大大放緩,國內需求疲軟。[2]

教育情況

編輯

中國文革結束恢復高考招生以來,高校招生規模儘管在逐年增長,但在1999年之前,高校擴招年均增長都只在8.5%左右。[3]

政策的制定與實施

編輯

1998年11月,經濟學家湯敏以個人名義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建議書《關於啟動中國經濟有效途徑———擴大招生量一倍》,建議中央擴大招生數量。在這份建議書之中,他指出5點擴招的理由:[4]

  • 當時中國大學生數量遠低於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
  • 企改革帶來的大量下崗工人如果進入就業市場與年輕人競爭會出現惡性局面。
  • 國家提出經濟增長8%的目標,教育被認為是老百姓最大的需求,擴招可以拉動內需,激勵經濟增長。
  • 高校有能力接納擴招的學生,當時平均一個教師僅帶7個學生。
  • 高等教育的普及事關中華民族振興。

建議被中央採納之後,中央很快制定了以「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為目標的擴招計劃。[4]

1999年,當年招生人數增加51.32萬人,招生總數達159.68萬人,增長速度達到史無前例的47.4%,之後2000年的擴招幅度為38.16%,2001年為21.61%,2002年為19.46%,到2003年,中國普通高校本專科生在校人數超過1000萬。[3]

2006年,國家提出高等教育的發展要切實把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2007年,國家教育部部長周濟說:高等教育仍將繼續擴招,但是幅度將大大放緩。[3]進入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計劃為599萬,增長幅度僅為5%,同時,教育部開始對擴招進行反思,並且首次表示1999年決定的全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太急促。[5]

影響

編輯

擴招政策首先導致的問題是教育質量的下滑和基礎設施的不足。以北大為例,1999年,擴招導致北大宿舍吃緊,部分學生需要自行解決住宿問題。2002年,北京市教委對50所高校做過一次調查,發現65%的學校由於師資力量缺乏所以沒有能力繼續擴招,86%的學校出現了硬體不足和經費短缺的問題。[3]

同時,師資力量的缺乏導致了學校教學質量的大幅下滑,以湖南為例,從1998年到2005年,高校在校生數量增加了4.2倍,而教師數量僅僅增加了2.1倍。師資力量嚴重滯後於學生增長速度,但是如果快速擴大教師隊伍又會嚴重的影響師資水平。[4]

從第一批擴招的大學生進入社會的2003年開始,大學生就業問題就開始成了全社會關注的話題。[6]由於大學生包分配取消不到10年,擴招後的大學生就進入了就業市場,客觀上,擴招政策扭曲了大學畢業生的供求體系,直接導致了大學生就業率薪水的下降。2009年,中國將有700萬大學生需要解決就業問題。[5][7]除了龐大的就業需求之外,擴招導致的教育質量下滑,專業課程結構不合理,不適合市場需求也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大原因。[4]

由於2009年中國受到金融危機衝擊下的嚴重就業壓力,政府開始將一部分大學生安排在基層工作[7],此外,還採取擴招研究生的辦法解決就業壓力,但是由於之前擴招的影響,很多人對此政策並不贊同。[8][9] 就業壓力也讓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待遇水平一降再降,很多地區大學畢業生的待遇已經降到了和農民工一樣的地步。很多大學迫於就業率低的壓力出現了就業率作假的問題。[10]

為了解決基礎設施缺乏的問題,很多高校在擴招之後大規模擴建,掀起了高校基建熱。結果因為基建規模太大,導致很多學校背上了巨額債務。截止2007年9月,全國高校貸款總額達到2000多億人民幣[3]為了償還貸款,一些學校不惜提高學費,降低分數錄取。由於債務問題,很多高校的信用評級大幅度下降。[11]

評價

編輯

由於擴招政策造成的嚴重的就業問題,部分民眾對大學擴招和教育產業化持否定態度。[12]但也有觀點認為,失業率高是因為私企受限缺乏空間、國企改制、金融和高科技產業不活躍等原因造成的結構性失業,大學擴招本身並沒有導致就業問題。大學擴招提高了中國大學生比例,普及了高等教育,對中國的長遠發展有好處。[1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關於社會救濟立法的思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9年10月5日查閱
  2. ^ 1996年:中國經濟實現軟著陸[永久失效連結]2009年10月5日查閱
  3. ^ 3.0 3.1 3.2 3.3 3.4 十幾天制訂新計劃擴招50萬大學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9年10月5日查閱
  4. ^ 4.0 4.1 4.2 4.3 1999年高校擴招:大眾教育代替精英教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9年10月5日查閱
  5. ^ 5.0 5.1 教育部承認高校擴招太急促 造成畢業生就業困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9年10月9日查閱
  6. ^ 中國高校畢業生問題突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9年10月8日查閱
  7. ^ 7.0 7.1 700萬大學生今年找工作 人保部建議著眼基層崗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9年10月9日查閱
  8. ^ 為緩解就業壓力 專業碩士研究生擴招5萬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9-052009年10月9日查閱
  9. ^ 擴招研究生恐難解大學生就業之渴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9年10月9日查閱
  10. ^ 畢業生發帖揭虛假就業真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9年10月9日查閱
  11. ^ 7年高校擴招引2000億債局 政府將成最後買單者[永久失效連結]2009年10月8日查閱
  12. ^ 逾三成網友認為高校擴招加劇就業嚴峻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9年10月9日查閱
  13. ^ 「就業難」不是「擴招」惹的禍[失效連結]2009年10月9日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