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二軍
紅十二軍(閩西)
編輯1930年1月,福建西部龍巖、上杭、永定、連城四縣地方武裝分別改編為閩西紅1、2、3、4團,武平北部和長汀南部赤衛隊合編為閩西紅5團。1930年3月,閩西蘇維埃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將閩西地方武裝升級為正規紅軍,以上五團合編成立紅九軍,以彌補原閩西主力紅軍(紅四軍第四縱隊)離閩的空缺。1930年4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和福建省委指示,紅九軍改為紅十二軍,[1]軍長鄧毅剛(即鄧偉)、政治委員高靜山(後鄧子恢代)、政治部主任陳正、參謀長鄭益,全軍3200餘人。後所部五個團被改編為三個縱隊,不久各縱隊改稱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師。第三十四師師長鄧毅剛(兼任)、政治委員劉型;第三十五師師長胡少海、政治委員張際春。中央令紅十二軍其出擊廣東東江,用於實現割據廣東的戰略目標。
6月,該軍編入紅一軍團。時任軍長為伍中豪、政治委員為譚震林。1930年6月中旬,毛澤東在汀州主持召開紅四軍前委和閩西特委聯席會議,按照中央指示進行整編,組建紅一路軍(不久改稱紅一軍團)。原紅十二軍第二、三縱隊整編為紅四軍第三縱隊,以原紅四軍第三縱隊為基礎組建紅十二軍,隨紅一路軍北上。
1930年10月,伍中豪在同地主武裝作戰時陣亡於江西安福。
1931年10月,所部三十四、三十五師調歸紅三、四軍。12月,軍部和三十六師同閩西新紅十二軍合併,仍稱紅十二軍,閩西新紅十二軍改稱該軍三十四師。軍長羅炳輝、政治委員譚震林。1932年4月,增編三十五師,楊遇春擔任師長(政委何醒南)[2][3][4]。同年10月,軍部和三十六師併入紅二十二軍。由蕭克任軍長,黃甦任政委。1933年6月,紅十二軍改編為紅一方面軍獨立一團。
新紅十二軍(閩西)
編輯1930年5月,閩西蘇維埃政府第三次將餘下的地方武裝升級為閩西紅二十軍,實力較弱,各縱隊基本分散在各縣獨立活動,頗像一個戴著地方紅軍帽子的游擊隊聯合體。
1930年6月中旬,毛澤東在汀州主持召開紅四軍前委和閩西特委聯席會議,把紅四軍第四縱隊(是閩西第一次組建的主力紅軍)和原紅十二軍第一縱隊留在閩西,不久這兩支隊伍整編為紅二十一軍。將已經成熟的紅四軍第四縱隊留在閩西鞏固和擴大蘇區,帶動紅二十軍等新編地方紅軍的成長。
1930年11月,紅二十軍與紅二十一軍合編為新紅十二軍。由賀聲洋代理軍長(12月由左權任軍長)、施簡任政治委員、李力一任政治部主任。1931年10月,新紅十二軍與閩西老紅十二軍合併,仍稱紅十二軍。新紅十二軍改編為紅十二軍三十四師。軍長游瑞軒、政治委員黃甦、參謀長林楚、政治部主任譚政。
1933年1月,紅十二軍根據命令改由紅一方面軍總部直屬。同年6月,紅一方面軍進行整編,取消了軍一級編制,紅十二軍番號隨之取消。
參考資料
編輯- ^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戰史》,解放軍出版社
- ^ 文史天地 2012年 第5期. 文史天地雜誌社. 2012.05: 33.
- ^ 王健英著. 中国红军发展史.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0.01: 243. ISBN 7-218-03198-6.
- ^ 王健英編著.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 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录 从一大至十四大 增订本.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5.09: 203. ISBN 7-5035-09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