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凱爾曼

丹尼爾·凱爾曼(Daniel Kehlmann,1975年1月13日),德國 - 奧地利作家。常居柏林。 ​

丹尼爾·凱爾曼(2023年)

生平

編輯

凱爾曼的母親是德國女演員達格瑪·梅特勒,父親是奧地利導演麥可·凱爾曼。他的祖父是定居維也納的奧地利作家愛德華·凱爾曼。1981 年全家移居維也納,他出生於維也納的父親在搬家之前一直在奧地利和德國兩頭奔波。凱爾曼後來從卡爾克斯堡學院畢業,之後學習哲學和德語。他完成了關於弗里德里希·席勒異化理論的論文。他在文學上展露頭角之後,放棄了關於伊曼努爾·康德崇高理論的論文。他的第五本書《卡明斯基和我》(2003年)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之後於2005年出版了長篇小說《丈量世界》,該書成為德國戰後文學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2001年夏季學期,凱爾曼在美因茨大學擔任詩歌客座講師,2005-06年冬季學期在威斯巴登應用科學大學、2006-07年冬季學期在哥廷根大學擔任客座講師。2010年,他與喬納森·弗蘭岑亞當·哈斯萊特 一起作為嘉賓參加了蒂賓根詩學講座。2010年12月,他在科隆大學國際形態學中心擔任世界文學文學家。他是紐約大學德語系的客座教授。2014年夏季學期,他在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大學舉辦法蘭克福詩學講座。凱爾曼是美因茨科學與文學學院、漢堡自由藝術學院以及德國語言與詩歌學院的成員。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他是德國筆會中心的成員,也是柏林筆會的創始人之一。凱爾曼已婚,並於2009年育有一子。​

文學活動

編輯

凱爾曼在散文集《卡洛斯·蒙圖法爾在哪裡?》中提出了自己的實驗性詩學。他曾是文學評論家,多次為《南德意志報》、《法蘭克福評論報》、《法蘭克福匯報》、《全文》、《文獻》和《明鏡》雜誌等寫過文章。他特別讚賞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作品,自2008年起便與貝爾托·布萊希特這樣的政治掛帥式作家保持距離。然而,人們卻很容易由凱爾曼的作品想到布萊希特,甚至卡爾·馬克思。據他自己說,影響他最大的書是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

他以《來吧,幽靈》為題,以年輕的聯邦共和國鎮壓國家社會主義為主題,開始了他在法蘭克福的詩歌講座。自2012年麥可·阿爾森批評獎設立以來,凱爾曼一直擔任該獎項的評審團成員。

參考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