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歷史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9年6月21日) |
烏干達歷史,描述位於東部非洲的烏干達地區和居民的歷史。
早期歷史
編輯雖然人類在烏干達的活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但對於當時居民的生活細節現在知之甚少。烏干達人直到1,700年-2,300年之前,還是狩獵收集者。之後可能是來源於中非的講班圖語的部族,來到了這個國家的南部定居,帶來了鐵器鑄造技術和新的社會和政治制度。基塔拉帝國(Empire of Kitara)涵蓋了大部分大湖地區,從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艾伯特湖到基奧加湖。
烏干達保護地(1894-1962)
編輯烏干達獨立初期(1962-71)
編輯烏干達於1962年從英國獨立。1961年3月1日舉行的首次選舉中,民主黨的貝內迪克托努卡成為第一任首席部長。在接下來的一年,烏干達成為一個共和國,保持其大英國協成員資格。
1966年2月,總理米爾頓·奧博特中止憲法,除去總統和副總統的職位。1967年9月,新憲法宣布了一個新的烏干達共和國,賦予總統更大的權力,並取消了傳統的王國。
伊迪·阿明統治下的烏干達(1971–79)
編輯1971年1月25日,伊迪·阿明發動軍事政變,將奧博特政府趕下台,隨後自封為總統,解散議會,修改憲法,鞏固自己的絕對權力。
接下來8年中,阿明軍事統治烏干達,並且帶來了巨大的殺戮來維持著他的統治。[1] 阿明製造了經濟衰退、社會解體、仇視並驅逐烏干達亞裔居民(印度人)和大規模侵犯人權的行為。阿喬利和Langi族群成為特殊群體,因為他們支持奧博特並且組成了很大一支軍隊。1978年,據國際法學家估計,超過10萬烏干達人在阿明的恐怖統治中喪生。
1978年10月,坦尚尼亞軍隊擊退了進入坦尚尼亞境內的阿明軍隊。在烏干達流亡者的支持下,坦尚尼亞軍隊進行了對烏干達的解放戰爭。1979年4月11日,坎帕拉被抓獲。阿明逃往支持他的利比亞。
1979年以來烏干達
編輯阿明垮台後,烏干達全國解放陣線成立了臨時政府,以優素福·盧萊為總統和Jeremiah Lucas Opira為安全部長。政府通過了一項部長級的管理制度,並創建了一個準議會的組織—全國協商委員會(NCC)。1979年6月,隨著一系列對於是否擴大總統權力的爭議之後,戈弗雷·比奈薩取代了盧萊。
在對於臨時總統的持續爭議中,比奈薩於1980年5月下台。此後,烏干達由保羅·穆萬加主持的軍事委員會統治。
1996年,在第一次剛果戰爭中,烏干達為一大重要支持者,來推翻薩伊總統蒙博托·塞塞·塞科。
在1998年至2003年間,烏干達軍隊參與了第二次剛果戰爭,並且支持剛果反政府武裝。
2005年8月,議會通過憲法修改案,允許總統的任期限制。
2006年2月23日,烏干達總統和議會選舉舉行。烏干達選舉委員會宣布,穆塞韋尼獲勝,再次連任總統。
在2011年的總統選舉中,穆塞韋尼再次獲勝,繼續連任總統。他的這一次連任還招致了後來反對黨的批評和選舉舞弊的指控,首都坎帕拉市區還發生了一些遊行和騷亂。
參考資料
編輯- ^ "A Country Study: Ugand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ibrary of Congress Country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