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麓宮
雲麓宮是一個道觀。位於湖南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嶽麓山風景名勝區,為該風景名勝區重要觀光點。該建築地處嶽麓山第二峰雲麓峰,又名靈麓峰,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二十三洞真虛福地。現存道宮房屋600平方米,長沙市道教協會設此。
歷史沿革
編輯雲麓宮於明朝成化十四年(1478年)吉簡王朱見浚就藩長沙所建。取武當山道觀的宮殿建築形制,名曰洞真觀,舊宮早已廢圮。明嘉靖(1522年-1566年)年間太守孫復命道士李可經重修,並增植松、柏、桐、梓及篁竹千株,使觀宇周圍風景煥然一新。隆慶(1567年-1572年)年間道士金守分在山禁足修道,有殿元張陽和慕名拜訪,因敬金守分道人玄機奧義,識度弘深,乃協力倡修雲麓宮。由其募捐拓地,增建堂殿,改名雲麓宮宮前殿為關聖殿,中殿祀玄帝,名玄武祖師殿,後殿祀「三清」。明末,雲麓宮兩度毀於兵燹。
清康熙(1662年-1722年)初年,長沙分巡道張睿修葺雲麓宮。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構殿五間,其後為三清殿,冶鐵為瓦,立石為柱。咸豐二年(1852年)毀於兵災。清道光(1821年-1850年)年間在雲麓宮內建有望湘亭,亭在拜岳石上供遊人憑欄遠眺湘江與長沙城。同治元年於門前築一小亭,亭外又增五嶽、天妃二殿,又增建宮門。次年武當山太和宮道士向教輝來雲麓宮主教事,集道友慕化捐資,按昔日規模重葺道宮。
1944年抗日戰爭期間為日軍飛機炸毀,雲麓宮殿堂、神像、碑刻遭到嚴重破壞。1946年,道人鄔雲開、吳明海等籌款修復。於望湘亭中增置純陽真人呂洞賓浮雕石像,並刻真人所著《百字銘》。建靈宮殿在今飛來石處,建清虛宮在今歸來鍾處,均已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雲麓宮於1957年重修。1966年文革期間雲麓宮遭到嚴重破壞。1976年修葺臨倒塌的關帝殿時,在原址上建長方形兩層樓閣,東向城廓,供遊人登臨覽勝。後殿及宮右呂祖殿均作茶室,供遊人憩息品茗。宮左後方,拓坪數百平方米,並砌建曲廊。二十一世紀初在望江閣樓上豎呂祖像,按規制作龕,前廳堅關帝像。三清殿按道家規制豎像三尊。雲麓宮左豎有漢白玉《麓山樹鐙記碑》,旁豎《麓山鞏峙峙碑》,碑陰為「光聯翼軫」。原有天燈樹,已廢。
歷史勝跡
編輯- 臨湘進士吳獬掌教嶽麓書院,為宮門撰一聯巧嵌「雲麓道宮」四字,曰:「對雲絕頂猶為麓,救道安人即是宮」,傳為佳作。
- 以前雲麓宮宮門處掛有一幅對聯(作者長沙人馬續常):「古剎出層宵,看岳色平分,江流環繞;名山多勝跡,有少陵寫句,北海題碑。」對聯的上聯寫雲麓宮的地勢雄偉,似乎矗立在雲端,在此可以近看嶽麓山色,遠眺湘江北流;下聯提及雲麓宮所在的嶽麓山有許多歷史勝跡,杜甫在這裡留下了詩句,李邕題撰了著名碑刻。
- 望湘亭亭壁掛清人黃道讓"西南雲氣來衡岳,日夜江聲下洞庭"木刻楹聯。雲麓宮所在的嶽麓山承接南嶽衡山七十二峰,矗立在滾滾北去流入八百里洞庭的湘江河畔。 楹聯抓住了雲麓宮地勢壯闊的特色,氣魄宏偉,對仗工整,字跡道勁,素來廣為傳誦。
- 明末清初長沙人廖元度有詩《宿雲麓宮》云:「林深宵空重,一梳對燈青。月色如秋瘦,蟲聲觸夢醒」。抒發了作者在朝代更迭的亂世,無家可歸寄居廟觀,夜晚寂寞獨對孤燈,痛惜國亡家破的情感。
- 清代有一首由嶽麓書院肄業生漵浦人嚴正基所撰的《夜登雲麓宮》:「雲麓峰巔足眠,征衫擾帶五溪煙。當頭華月三千里,彈指東風念四年。螟色暗投游屐外,松濤請到杵鍾邊。故園計買青山宅,便與人間作散仙。」 詩中除描寫了雲麓宮所在山峰的險峻、視野的遼闊和月光、松濤等自然景色外,還聯繫到雲麓宮是道教名觀,表達了詩人想在此買宅居住,以作人間神仙的願望。
- 望湖閣有聯「一雨懸江白,孤城隔岸青。」
- 宮前有拜岳石,又名飛來石,石方廣丈余,因其可以瞻望衡岳而拜,故名。石上刻有宋代趙忭詩云「片石傳中天,雲深鳥道間,人多祝堯壽,登此拜南山。」
- 宮門左樹枝中緊嵌鐵鐘一口,鍾銘文記載為「萬曆四年造」,傳說為飛來鍾。經風霜雨雪而無鏽,敲之其聲激越清揚,偶聽之如同「歸來」之音,故又名「歸來鍾」。原鐘己毀,後補嵌一鍾於原處。
軼聞
編輯飛來石上曾建有木亭,傳曰明代始建,歷代均有增擴,毀於何時不詳。
飛來石上的木亭上,曾懸有「寄岳雲」的匾額,為衡山名人聶銑敏太守題字,但因為他的書法作品既古舊又值錢,所以 被人偷走。衡山人聶銑敏肄業於嶽麓書院,在外做事,因事被黜,志書載,聶銑敏落拓無歸,向雲麓宮道士借住飛 來石上的小廟。聶銑敏在這個小廟中「晝夜功苦」,不久參加科舉考試,過關斬將,捷報頻傳,嘉慶乙丑進士,改庶吉士,授兵部主事,歷官紹興知府等。聶銑敏感念這段苦讀歲月,以及飛來石助他成功,特在小廟上題額。聶家也成為衡山的一大家族,其後裔聶雲台即為曾國藩的外孫。文夕大火前的《嶽麓小志》仍然記載,飛來石上有小廟,因聶銑敏的題匾被盜,近代書法家周介祹為之書額「寄岳雲齋」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