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格林
亨利·格林(英語:Henry Green),是英國小說家亨利·文森特·約克(英語:Henry Vincent Yorke,1905年10月29日—1973年12月13日)的筆名。亨利·格林的主要作品有《生活》、《結伴出遊》和《愛》,其作品多用象徵性事物和抒情手法刻畫人物和場景,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英國的社會現實[1]。他對當代英國作家的寫作風格產生了巨大影響,因而被稱為『作家之作家之作家』(writer's writer's writer)。
亨利·格林 亨利·文森特·约克 | |
---|---|
出生 | 英國格洛斯特郡丘克斯伯里 | 1905年10月29日
逝世 | 1973年12月13日 英國倫敦 | (68歲)
職業 | 小說家 |
國籍 | 英國 |
體裁 | 小說 |
文學運動 | 現代主義 |
代表作 | 《生活》、《結伴出遊》、《愛》、《歸來》 |
生平與創作
編輯亨利·格林出生於英格蘭格洛斯特郡的丘克斯伯里附近,祖父約翰·約克是保守黨政治家,父親文森特·沃德豪斯·約克是伯明罕的一位富裕地產主和企業家。媽媽茂德·伊芙琳·溫漢姆是第二代利康菲爾德男爵的女兒。格林在丘克斯伯里長大,後來進入伊頓公學就讀,和同學安東尼·鮑威爾成為好朋友[2]。在伊頓公學就讀期間,亨利·格林創作了自己的小說《盲目》的大部分篇章。他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結識了後來也成為名作家的伊夫林·沃,兩人既成為了朋友,也是文學上的競爭對手關係。
1926年,格林從牛津大學畢業,但未拿到學位。他回到伯明罕,進入自己的家族企業工作。這是一家生產啤酒裝瓶機的工廠,格林和底層工人一起工作過一年,之後逐步成為經理[2]。他把這一階段的生活經歷寫在了他的第二部小說,創作於1927到1928年的《生活》中。1929年他和自己的表妹結婚,兩人同為第一代利康菲爾德男爵的曾孫子女。兩人的兒子薩巴斯蒂安於1934年出生[3]。1940年格林發表了《結伴出遊》,他認為這部小說接近於自己的自傳。
在二戰期間,亨利·格林在輔助消防隊中擔任消防員,這些戰爭時代的經驗他寫在了小說《窘境》裡,也影響了小說《回歸》。亨利·格林最後發表的小說是發表1952年的《老邁》,這是他寫作生涯的終結。之後的20餘年,他專注於研究鄂圖曼帝國,變得酗酒和離群索居[4]。他曾說過「我發現我已經精疲力竭,無法再創作新東西了」在生命的最後七年中,他從未離開過自己在倫敦的居所,甚至不允許攝影師拍攝自己的正面照片[2]。此外,格林在政治上也是個保守主義者[5]。
小說
編輯格林的小說和維吉尼亞·吳爾夫的作品一起被視作英國現代主義文學的重要作品,他最受重視的作品是《生活》(1929)、《愛》(1945)和《結伴出遊》,這三部小說經常合集出版。
《生活》記錄了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經濟繁榮期中,伯明罕工廠工人的生活。小說主要關注莉莉·蓋茨和波特·瓊斯的曖昧關係。他們希望找到機會,出國旅行,逃離工人階級的出身。這一計劃總是被和莉莉住在一起的「爺爺」,也是莉莉父親的最好朋友克萊甘所阻擾。另一條情節線是工廠主的兒子杜布萊特,繼承了父親工廠的杜布萊特和工廠的工頭塔沃爾先生矛盾重重。杜布萊特希望可以翻修工廠,進行改革,塔沃爾先生擔憂改革會讓自己丟了工作[6]。小說的語言特色是有意省略連詞和定冠詞,用於模仿伯明罕方言。不僅如此,連冠詞也用的不多。格林後來這樣解釋道:「我想讓這本書儘可能的簡練,為了符合我正過著的無產階級的生活,於是我決定扔掉那些冠詞。」[4]
《結伴出遊》講述了一群富人乘坐火車前往家庭聚會的旅行。由於大霧,火車晚點了很久,富人們只好在鄰近的一座大型鐵路旅館住宿,故事就發生在這家旅館中。
《愛》描述了二戰之中一個愛爾蘭鄉村家庭的主人和僕人的生活。由於主人不在,在關於歐洲戰爭的留言中,房客和僕人產生了矛盾衝突 。在訪談中,格林回答說:「戰爭期間的一個男消防隊員啟發了我創作這篇小說。他當時是我的侍從,他告訴我他曾經問過一個年長的管家,這位老管家最喜歡的生活是什麼,答案是『夏日早晨躺在床上,開著窗,聽著教堂的鐘聲,用手指吃著黃油麵包卷』一剎那間,這書就出現在我眼前[7][8]。
《歸來》講述了查理·薩摩斯的故事,查理是一個從德國回國的英國年輕人。他曾在法國的戰鬥中受傷,在戰俘營里關了三年。由於受傷,他的腿不得不被截肢。他在獄中的時候,羅絲,他所愛的女人,去世了。而查理不能表達自己的哀痛,因為羅絲是他人的妻子。查理聯繫了羅絲的父親格蘭特先生,後者鼓勵他和一位年輕寡婦結識,覺得這可以安慰後者的喪夫之痛。令查理大為驚訝的是,這位寡婦南希·惠特莫和羅絲十分的相像。他發現了南希實際上是格蘭特先生的私生女。小說的剩餘部分描述了查理和南希之間的複雜而糾結的關係,同時展現了飽受戰爭創傷的英國[2]。
格林對如何寫作有著這樣的觀點:「無韻的文字不適合大聲朗讀,而適合在晚間獨自閱讀,它不像詩歌那麼靈動,但要想大網一樣網羅多種暗示……無韻的文字應該像陌生人之間的直接親近,而不考慮兩人背景如何。它應該訴諸於未曾表達的恐懼,最後讓石頭都掉下眼淚[9]。
評價
編輯泰里·索森曾採訪亨利·格林,訪談內容登在《巴黎評論》上,索森為訪談寫的序言中說「對於寫作技巧高度發展的作家,有個古老的恭維話叫做『作家的作家』(writer's writer),亨利·格林則被稱為『作家的作家的作家』(writer's writer's writer)」[7]雖然他的《愛》一書在1940年代被廣泛閱讀,他也被W·H·奧登、克里斯多福·伊舍伍、艾多拉·維蒂、安東尼·伯吉斯和麗貝卡·韋斯特所大力讚賞,在公眾之中並沒有在作家圈子裡那麼受歡迎,他的書從未賣出過超過一萬冊。V·S·普利特切特稱亨利·格林為「他的時代裡最有天賦的散文作家」[2]。
亨利·格林去世後,他的作品逐漸絕版,少有人讀。但自從1990年代初以來,又逐漸為外界所從新發現。很多當代作家都把他列為影響自己的人,比如約翰·厄普代克在為企鵝版的格林小說集的序言中寫到[10]「他的小說比去世的或活著的任何作家都對我有風格上的影響。」小說家薩巴斯蒂安·福克斯也寫到:「沒有小說像《生活》和《愛》中的偉大片段那樣讓我震撼[9]。」
大衛·洛奇稱格林「一位獨特的天才和真正的原創作家」[4]。在《秘密的發生》這篇文章中,弗蘭克·科莫德討論了格林的小說《結伴出遊》,認為在小說的現實主義表面之下,隱含了複雜的神話隱喻網絡,這讓科莫德將亨利·格林歸入現代主義運動,認為這部小說受到了T·S·艾略特關於「神話方法」的觀點的影響。對格林小說的學術研究相對較少,其中代表的論著是傑里米·特萊格隆的《浪漫:亨利·格林的生平和創作》[3]。
主要著作
編輯- 《盲目》(1926)
- 《生活》(1929)
- 《結伴出遊》(1939)
- 《打好背包》(1940)
- 《窘境》(1943)
- 《愛》(1945)
- 《歸來》(1946)
- 《結論》(1948)
- 《烏有》(1950)
- 《老邁》(1952)
- 《尚存:亨利·格林的未成集作品》(1992)
參考文獻
編輯- ^ 20世纪外国文学词典,亨利·格林条目.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1: 523.
- ^ 2.0 2.1 2.2 2.3 2.4 Reading Henry Green. [2015-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8).
- ^ 3.0 3.1 Jeremy Treglown. Romancing: The Life and Work of Henry Green. 2000.
- ^ 4.0 4.1 4.2 David Lodge. Henry Green: A Writer's Writer's Writer in The Practice of Writing. London: Vintage. 2011: 113–122.
- ^ The Sewanee Review, Vol. 100, No. 1 (Winter, 1992), pp. 114. [2015-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5).
- ^ Henry Green. 'Living' in Loving, Living, Party Going. London: Vintage. 2005.
- ^ 7.0 7.1 The Paris Review, The Art of Fiction No. 22, Summer 1958 No. 19. [2015-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 ^ Gill, Brendan. Here at The New Yorker. New York: Berkley Medallion Press. 1976: 415. ISBN 0-425-03043-1.
- ^ 9.0 9.1 "Introduction" to Loving, Living, Party Going (London: Vintage, 2005), pp. 7-14. [2015-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 ^ Charlie Rose. [2015-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