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潮號驅逐艦
親潮號驅逐艦(日語:親潮,艦名取自親潮海流)[1]是陽炎型驅逐艦4號艦,服役於大日本帝國海軍。該艦的建造是日本海軍丸三計劃的一部分。
親潮 | |
---|---|
概觀 | |
艦種 | 驅逐艦 |
擁有國 | 大日本帝國 |
艦級 | 陽炎型驅逐艦 |
製造廠 | 舞鶴海軍工廠 |
下水 | 1938年11月29日 |
服役 | 1940年8月20日 |
結局 | 1943年5月8日沉沒 |
除籍 | 1943年6月23日 |
技術數據 | |
排水量 | 2033 公噸 |
全長 | 118.5 公尺 |
全寬 | 10.8 公尺 |
吃水 | 3.8 公尺 |
鍋爐 | 3 × Kampon水管鍋爐 2 × Kanpon脈衝渦輪機 |
功率 | 52000馬力 |
最高速度 | 35.5節 |
續航距離 | 5000海里(18節時) |
乘員 | 239 |
武器裝備 | (1939) • 6 × 50倍徑三年式127毫米炮 • 2 × 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炮 • 8 × 24英寸(610 mm) 魚雷 • 18 深水炸彈 • 2 x 掃雷器
|
背景
編輯親潮號由舞鶴海軍工廠負責建造,1938年3月29日鋪設龍骨,1938年11月29日下水,1940年8月20日完工。[2]
戰史
編輯在珍珠港事件爆發時,親潮號被分配到了第15驅逐艦隊,隸屬日本海軍第2艦隊第2水雷戰隊。日本海軍派出原本部署在她為參加菲律賓戰役的龍驤號航空母艦護航。[3]
1942年初,親潮號參與了對荷屬東印度的入侵。1月份,她為進攻萬鴉老,肯達里和安汶島的部隊護航。2月份,她又為進攻望加錫,帝汶和爪哇島的艦隊護航。2月8日,她救起了夏潮號驅逐艦上的倖存者。3月5日,她和黑潮號驅逐艦共同擊沉英國皇家海軍一艘布雷艇。3月底,她和赤城號航空母艦一同返回佐世保鎮守府。
4月底,為了支援日軍5月上旬占領巴拉望省卡格揚群島的行動,日本海軍命令親潮號離開吳市。隨後,親潮號和受損的翔鶴號航空母艦返回吳市。6月初,親潮號從塞班島出發為參加中途島戰役的運輸艦隊護航。
日本海軍原本想讓親潮號在印度洋空襲中承擔為巡洋艦護航的任務,但當親潮號抵達緬甸丹老時,這個計劃又被取消了。隨後,她接到了為前往峇里巴板和索羅門群島的熊野號重巡洋艦和鈴谷號重巡洋艦護航的任務。在8月24日的東所羅門海戰期間,她是近藤信竹將軍部隊的一員,但是她沒有參戰。9月間,親潮號開始負責管道和特魯克島間的運輸。十月,她開始執行東京快車任務。這些任務執行到1943年2月出初期而止。在10月26日發生的聖克魯斯群島戰役中,親潮號隸屬於栗田健男的支援艦隊, 在戰鬥結束後,她和熊野號和鈴谷號一同返回肖特蘭島。在發生於11月13日到15日的瓜達爾卡納爾海戰期間,向美國海軍華盛頓號戰艦發射魚雷進行攻擊。戰鬥後,她和鳥海號重巡洋艦返回拉包爾。11月21日,她和海風號驅逐艦配合從拉包爾突圍。11月30日,親潮號在戰鬥中用魚雷擊中美國海軍北安普頓號巡洋艦。
2月9日,親潮號驅逐艦和箱崎丸號運兵船返回吳市進行修理。4月10日,她和沖鷹號航空母艦和大鷹號航空母艦返回特魯克島。4月底,正在肖特蘭島的親潮號又接到了運兵任務。
1943年5月7日到8日的晚上,正在執行向科隆班加拉島運兵任務的親潮號驅逐艦,在離開科隆班加拉島維拉後觸雷。當親潮號在水中緩緩沉沒時,親潮號又遭到了空襲,親潮號遭到了掃射且有一發炸彈直接命中該艦,空襲造成91人陣亡。該艦隨後沉沒。沉沒地坐標為08°08′S 156°55′E / 8.133°S 156.917°E經緯度: 08°08′S 156°55′E / 8.133°S 156.917°E。1943年6月20日,該艦從日本海軍中除籍。[4]
參見
編輯注釋
編輯- ^ Nelson.
- ^ Nishidah, Hiroshi. Asashio class 1st class destroyers. Materials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2002 [2016-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1).
- ^ Allyn D. Nevitt. IJN Oyashio: Tabular Record of Movement. combinedfleet.com. 1998 [2016-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4).
- ^ Brown, David. Warship Losses of World War Two.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1-55750-914-X.
參考書目
編輯- Brown, David. Warship Losses of World War Two.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1-55750-914-X.
- D'Albas, Andrieu. Death of a Navy: Japanese Naval Action in World War II. Devin-Adair Pub. 1965. ISBN 0-8159-5302-X.
- Evans, David. Kaigun: Strategy, Tactics, and Technology in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887-1941. U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79. ISBN 0-87021-192-7.
- Roger Chesneau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22-1946. Grenwitch: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0. ISBN 0-85177-146-7.
- Howarth, Stephen. The Fighting Ships of the Rising Sun: The Drama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895–1945. Atheneum. 1983. ISBN 0-689-11402-8.
- Jentsura, Hansgeorg. Warships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869–1945. U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76. ISBN 0-87021-893-X.
- Watts, A. J. Japanese Warships of World War II, Ian Allen, London, 1967.
- Whitley, M. J. Destroyers of World War 2. Cassell Publishing. 1988. ISBN 1-85409-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