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祥 (北朝)
任祥(492年—538年9月12日),字延慶[1] ,一作延敬,廣平郡(今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人,祖籍西河郡隰城縣(今山西省汾陽市)[1],北魏、東魏官員。
生平
編輯任祥的伯父任桃在太和初年出任雲中軍將,任祥隨伯父前往雲中,在當地定居。任祥年少溫和敦厚,有器量風度。最初任祥隨葛榮反叛,葛榮封任祥為王,很是對他重用。葛榮失敗後,任祥率領部眾歸降北魏,出任鎮遠將軍、廣寧郡太守、持節、北道都督[1],獲賜爵西河縣公[2][3]。
任祥後隨高歡起兵,出任給事黃門侍郎,在中興初年屢次升任侍中、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封魏郡開國公[1]。太昌初年,任祥屢次升任尚書左僕射、開府儀同三司。任祥位望高顯,能以寬和的態度接待賓客,人們稱讚他。中興元年(531年),斛斯椿挑起事端,任祥棄家北走,到河北郡率領當地百姓據城防守,以等待高歡[4][3][5][6]。
永熙三年(534年),魏孝武帝西入關中,荊州蠻族不順從朝廷,任祥出任持節、南道大都督前往將他們討伐平定。天平二年(535年)四月,元慶和進攻東魏的城父,東魏丞相高歡派遣高敖曹率兵三萬人前往項,竇泰率兵三萬人前往城父,侯景率兵三萬人前往彭城,以任祥為東南道行台僕射,節制調度各路軍隊[7]。任祥在北濟陰郡擊敗南梁仁州刺史黃道始,又在單父擊敗梁雋,俘虜斬首一萬人,再度出任侍中。天平三年(536年),任祥再度出任侍中。當時范陽郡盧仲延率領黃河以北的流民在陽夏郡反叛,西兗州百姓田龍聚集部眾相應,任祥出任大都督、東道軍司,率領都督元整、叱列陀等人前往討伐等討之。任祥很快出任行台僕射、徐州刺史。任祥在徐州大肆收受賄賂,但是行政不殘酷,又禮敬士大夫,不給百姓造成痛苦[8][3]。
天平四年(537年)九月,東魏司空侯景與大都督高敖曹、行台任祥、御史中尉劉貴、豫州刺史堯雄、冀州刺史万俟洛在虎牢關共同練兵[9]。天平四年十月,潁州長史賀若統扣押潁州刺史田迅,占據潁州城向西魏投降,十一月,東魏派遣豫州刺史堯雄、廣州刺史趙育、揚州刺史是雲寶等人率領本州的軍隊總計兩萬人出兵潁川,想要收復被西魏占領的地區。西魏大都督宇文貴和樂陵公怡峰從洛陽率領率領步兵騎兵兩千人救援。西魏部隊駐紮在陽翟時,堯雄等人的部隊已經越過馬橋,距離潁川只有三十里,任祥也率領黃河以南的士兵四萬多人,與堯雄會合。宇文貴進入潁川城。堯雄等人率軍緩緩逼近,宇文貴率領一千人背靠城市布陣,與堯雄交戰,宇文貴的戰馬被亂箭射中,就持短兵器徒步格鬥。西魏士卒效命,堯雄大敗,輕裝逃走,趙育在陣前投降。西魏軍繳獲了東魏軍的軍用物資,俘虜一萬多人,下令全部放回。任祥聽說堯雄失敗的消息,不敢繼續前進。不久,怡峰率領五百騎兵支援宇文貴,宇文貴乘勝進逼任祥[10][11]。任祥撤退到宛陵進行防守,宇文貴和怡峰乘勝追擊到宛陵。當時天色昏暗,雙方布陣相峙。次日天明,雙方交戰,任祥的軍隊大敗,被俘虜和斬殺很多[12][13][14][15],任祥收攏部隊回到北豫州。元象元年(538年)正月,任祥又和行台侯景、司徒高昂、大都督万俟受洛干等人在北豫州匯合,一起進攻潁川,將潁川攻克[16]。元象元年八月初三(538年9月12日),任祥在鄴城去世,虛歲四十七,朝廷贈予使持節、侍中、太保、錄尚書事、都督幽安瀛冀定五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太尉公,其餘官職如故,當年十月廿三日(538年11月30日)葬於廣平崇義鄉吉遷里[3][1],兒子任胄繼承爵位[17]。
家庭
編輯十九世祖
編輯- 任安,西漢益州刺史[1]
祖父母
編輯父母
編輯子女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編]
參考資料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王連龍著. 《新见北朝墓志集释》. 北京: 中國書籍出版社. 2013年7月: 11–12. ISBN 978-7-5068-3445-2 (中文(中國大陸)).
- ^ 《北齊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任延敬,廣寧人也。伯父桃,太和初為雲中軍將,延敬隨之,因家焉。延敬少和厚,有器度。初從葛榮為賊,榮署為王,甚見委任。榮敗,延敬擁所部先降,拜鎮遠將軍、廣寧太守,賜爵西河縣公。
- ^ 3.0 3.1 3.2 3.3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任祥字延敬,廣寧人也。少和厚,有器度。初從葛榮,榮署為王。榮敗,擁所部先降,拜廣寧太守,賜爵西河縣公。隨神武起兵,封魏郡公。後兼尚書左僕射,進位開府儀同三司。祥位望既重,能以寬和接物,人士稱之。及斛斯椿釁發,祥棄官北走,歸神武。天平初,拜侍中,遷徐州刺史。在州大有受納,然政不殘,不為人所疾苦。潁州長史賀若徽執刺史田迅,據城降西魏,祥戰失利,還北。與行台侯景、司徒高昂共攻拔潁川。元象元年,卒於鄴。贈太尉公、錄尚書事。
- ^ 《北齊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後隨高祖建義,中興初,累遷光祿大夫。太昌初,累轉尚書左僕射,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延敬位望既重,能以寬和接物,人士稱之。及斛斯椿釁發,延敬棄家北走,至河北郡,因率土民據之,以待高祖。
- ^ 《北齊書·卷二·帝紀第二》:魏帝時以任祥為兼尚書左僕射,加開府,祥棄官走至河北,據郡待神武。
- ^ 《北史·卷六·齊本紀上第六》:魏帝時以任祥為兼尚書左僕射,加開府。祥棄官走至河北,據郡待神武。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元慶和攻東魏城父,丞相歡遣高敖曹帥三萬人趣項,竇泰帥三萬人趣城父,侯景帥三萬人趣彭城,以任祥為東南道行台僕射,節度諸軍。
- ^ 《北齊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魏武帝入關,荊蠻不順,以延敬為持節南道大都督,討平之。天平初,復拜侍中。時范陽人盧仲延率河北流人反於陽夏,西兗州民田龍聚眾應之,以延敬為大都督、東道軍司,率都督元整、叱列陀等討之。尋為行台僕射,除徐州刺史。時梁遣元慶和及其諸將寇邊,延敬破梁仁州刺史黃道始於北濟陰,又破梁雋於單父,俘斬萬人。又拜侍中。在州大有受納,然為政不殘,禮敬人士,不為民所疾苦。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以司空侯景為西道大行台,與敖曹及行台任祥、御史中尉劉貴、豫州刺史堯雄、冀州刺史万俟洛同治兵於虎牢。
- ^ 《周書·卷十七·列傳第九》:東魏遣行台任祥率步騎萬餘攻潁川,峰復以輕騎五百邀擊之,自是威名轉盛。
- ^ 《北史·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三》:東魏行台任祥率步騎萬餘攻潁川,峰復以輕騎五百邀擊,大破之。自是威名轉盛。
- ^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東魏潁州(刺)〔長〕史賀若統據潁川來降,東魏遣其將堯雄、趙育、是雲寶率眾二萬攻潁。貴自洛陽率步騎二千救之,軍次陽翟。雄等已度馬橋,去潁川三十里,東魏行台任祥又率眾四萬餘,與雄合。諸將咸以彼眾我寡,不可爭鋒。貴曰:「兵機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論。古人能以寡制眾者,皆由預睹成敗,決必然之策耳。吾雖暗於成事,然謂進與賀若合勢,為計之上者。請為諸軍說之。堯雄等必以為潁川孤危,勢非其敵,又謂吾寡弱獨進,若悉力以攻潁,必指掌可破。既陷潁川,便與任祥軍合,同惡相濟,為害更甚。吾今屯兵陽翟,便是入其數內。若賀若一陷,吾輩坐此何為。進據潁川,有城可守。雄見吾入城,出其不意,進則狐疑,退則不可。然後與諸軍盡力擊之,何往不克。願勿疑也。」遂入潁川。雄等稍前,貴率千人背城為陳,與雄合戰,貴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士眾用命。雄大敗輕走,趙育於陳降,獲其輜重,俘萬餘人,盡放令還。任祥聞雄敗,遂不敢進。尋而儀同怡峰率騎五百赴貴,貴乘勝逼祥。祥退保宛陵,追及之。會日暝,結陳相持。明旦合戰,俘斬甚多。祥軍既敗,是雲寶亦降。
- ^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大統初,與獨孤信入洛陽。東魏潁州長史賀若統據潁川來降,東魏遣將堯雄、趙育、是雲寶率眾二萬攻潁川。貴自洛陽率步騎二千救之,軍次陽翟。雄等去潁川四十里,東魏行台任祥又率眾四萬,將與雄合。諸將咸以彼眾我寡,不可爭鋒。貴曰:「若賀若一陷,吾輩坐此何為?」遂入潁川。雄等稍進,貴率千人背城為陣,與雄合戰。貴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雄大敗輕走,趙育於是降。任祥聞雄敗,遂不敢進。貴乘勝逼祥,敗之。是雲寶亦降。
- ^ 《北齊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潁州長史賀若徽執刺史田迅,據州降西魏,詔雄與廣州刺史趙育、揚州刺史是雲寶等各總當州士馬,隨行台任延敬並勢攻之。西魏遣其將怡鋒率眾援之,延敬等與戰失利。育、寶各還本州,據城降敵。
- ^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潁州長史賀若統執刺史田迅,據州降西魏。詔雄與廣州刺史趙育、揚州刺史是寶,隨行台任祥攻之。西魏將怡鋒敗祥等,育、寶各還,據城降敵。
- ^ 《魏書·卷十二·帝紀第十二》:行台任祥率豫州刺史堯雄等與大行台侯景、司徒高敖曹、大都督万俟受洛乾等於北豫相會,俱討潁州。
- ^ 《北齊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潁州長史賀若徽執刺史田迅據城降西魏,復令延敬率豫州刺史堯雄等討之。西魏遣其將怡鋒率眾來援,延敬等與戰失利,收還北豫,仍與行台侯景、司徒高昂等相會,共攻潁川,拔之。元象元年秋,卒於鄴,時年四十五。贈使持節、太保、太尉公、錄尚書事、都督冀定瀛幽安五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子胄嗣。
- ^ 《北史·卷十四·列傳第二》:彭樂、任祥並有女,因坐父兄事,皆入宮,為文宣所幸。武成以彭為夫人,養齊安王,任生丹楊王,並為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