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騰(1907年1月18日—1963年7月16日),號飛霞,湖北禮山縣河口鎮(今屬大悟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中華民國國防部第二廳廳長。

生平 編輯

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陸軍大學正十期畢業後留校任班主任、教官、主任編譯、處長、第五軍參謀。美國陸軍參謀指揮學院正則班1938年畢業。1941年8月初組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駐滇參謀團,林蔚上將為團長,蕭毅肅為參謀處長,參謀處副處長侯騰。

1941年12月9日,參謀團參謀處副處長侯騰任中國駐印緬軍事代表,在丹尼斯的陪同下出使緬甸,將《中英聯軍緬南會戰計劃》面致駐緬英軍總司令胡敦中將。1941年12月15日,侯騰到達仰光,向胡敦提交了《中英聯軍緬南會戰計劃》。1942年任中國遠征軍聯絡處處長。後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第二廳副廳長兼代廳長[1]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館武官。

1946年9月歸國,接替龔愚,任國防部第二廳副廳長、代廳長、廳長等職。

  • 廳長辦公室:辦公室主任李崇詩軍統)/汪啟超。副主任鄭兆一。專員若干人。下設人事組(劉子英)、財務組(何大忠)、總務組(陳長健)、文書組。
  • 第一司:1946年5月為軍統的掩護機構。副廳長張炎元掛名兼司長。魏大銘掛名副司長。1946年7月改為國防部保密局
  • 第二司:1946年5月由軍令部二廳改編。司長杜逵
    • 第一處(政策計劃):處長曹士瀲賀耀組女婿)
    • 第二處(宣傳):處長杜武
    • 第三處(國內情報):處長鈕先銘/仲偉成
    • 第四處(美英情報):處長唐君伯
    • 第五處(蘇聯情報):處長葉楠
    • 第六處(保密防諜):處長羅杏芳/王仲甫
    • 第七處(電訊):處長陳祖舜。負責情報電訊(情報電台)、(敵方)電訊情報
    • 第八處(日本戰俘和日僑遣返、檔案資料):處長王丕承

第一次改組二廳時,成立技術研究室:主任王俊傑,副主任謝朝彰和肖堅白。1947年4月第二次改組第二廳。第七處情報電訊業務及其經辦人員和通訊總台合併組建成通訊總所。電訊情報業務包括偵測、監督和監察工作及其經辦人員移併到技術研究室,主任魏大銘。副主任冉一鶴和林國人。偵測總台(後改名為電訊總台)台長於熾生。顧問黃季弼、楊肆。工作重點的第三(中文破譯)科集中了100餘人。鍾逢甲主持日本技術人員的破譯組。

1947年11月中旬,鄭介民升任國防部次長,侯騰接任第二廳廳長,既不是軍統也不是中統,作為蔣中正的第三條諜報系統[2],曾士征、葉楠升任副廳長。但有關第二廳的事情,蔣介石仍向鄭介民詢問並不斷給其發指示,而很少直接指揮侯騰。成立國防部反情報隊。到1948年初,國軍各層級的G-2系統基本上建立起來,由國防部第二廳第三處主持其事。魏大銘升任副廳長。1948年秋在第二廳本部增設外勤組,集中管理除技術研究室和通訊總所以外各個處的外勤單位;廳屬各處集中精力整理和研判情報資料。1948年冬,二廳的情報軍官訓練班(教務主任汪子清)擴大為國防部情報學校,由廳長侯騰兼任校長[3]沈蘊存任教育長並主持校務。1949年1月第二廳又在外勤組的基礎上成立了新的第七處,擴大管理外勤工作的範圍涵蓋了將原技術研究室和通訊總所(後再次縮編為通訊總台)主管的外勤工作。

1949年赴台灣,任國防部副部長,國防大學首任校長。1954年8月13日調任國防部戰略計畫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等。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張國寬:「我所知道的軍令部」,《鐘山風雨》,2001年03期,第35-37頁。
  2. ^ 沈醉:「我所知道的鄭介民」,《沈醉回憶錄》,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年1月。
  3. ^ 游宙儒:「前國防部二廳內幕拾遺」,《武漢文史資料》,2003年第7期,第19-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