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蝕輪迴說
侵蝕輪迴說也叫地理輪迴說、地貌輪迴說。是一種關於地貌演化過程的學說。1889年由美國地理學家威廉·莫里斯·戴維斯最先提出。這種理論認為地貌是構造、營力和時間(侵蝕階段)的函數。例如,構造運動使地殼上升為山地,山地在流水不斷侵蝕下,要經歷以河流下蝕作用為主的幼年期,以側蝕作用為主的壯年期和侵蝕微弱地面降低為緩坡的老年期,到最後地面被夷平為準平原。然後地殼再次上升,進入下一個輪迴。這就是河流侵蝕輪迴。此外根據營力不同還有風蝕輪迴、冰蝕輪迴和海蝕輪迴等。每一輪迴都可分為幼年、壯年、老年不同階段,各演化階段具有不同地貌特徵。該理論曾經是地貌學的一項重要的基本理論,影響長達數年,對20世紀初期地貌學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資料
編輯- 辭海編纂委員會. 《辞海》(1999年版) (M) 1.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 ISBN 7-5326-0630-9.
- 訊迪網:地理學發展簡史(五)[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