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學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0年8月26日) |
內分泌學是分泌系統失調及其疾病的醫學分支,屬於內科學的分支學科。
1849年最早建立內分泌學,是由德國哥廷根的柏爾陶德(A·A·Berthold)發表了一篇題為《睪丸的移植》的論文,通過精巢的移植,使閹割過的公雞恢復原狀,他得到結論睪丸是可移植的器官,不依賴局部的神經支配,由此可證明了睪丸是內分泌腺體。
1856年,法國著名醫學家在布朗-塞卡 (C.E.Brown-Sequard,1817—1894)證實切除兩側腎上腺必定導致死亡。
1859年由 C.Bermard創立了「內環境」及內分泌的概念。
1902年英國兩位生理學家貝里斯(W.M.Bayliss)和史達靈(E.H.Starling)將動物的十二指腸的內膜,加入酸性溶液,再注入另一隻實驗狗的靜脈,狗的胰臟就分泌了大量胰液,定名為「促胰液素」(secretin),他們發現不同器官之間,有互相調控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以血液輸送。
1905年6月20日,史達靈在英國皇家醫學會的克魯年講座(Croonian Lecture)的演講中首 次提出激素(hormone)一名詞,音譯則是「荷爾蒙」,他在演講中提到:「生物體持續出現的生理需求,必然決定了這種物質的不斷生成以及在全身的循環。」。
1921年,格次茨大學藥物學教授奧托 (Otto Loewi)觀察青蛙心臟的跳動,首次發現神經激素,並且發現了副交感神經的神經介質為乙醯膽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