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焦雷射掃描顯微

共聚焦雷射掃描顯微(英語: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LCSM)是一項高解析度三維光學成像技術[1]。主要特點在於其光學分層能力,即獲得特定深度下焦點內的圖像。圖像通過逐點採集,以及之後的計算機重構而成。因此它可以重建拓撲結構複雜的物體。對於不透明樣品,可以進行表面作圖,而對於透明樣品,則可以進行內部結構成像。內部結構成像上,圖像品質在單台顯微鏡中就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因為來自樣品不同深度的訊息未被重疊。傳統顯微鏡能「看」到所有能被光投射到的地方,而對於共聚焦顯微鏡,只有焦點處的訊息被採集。實際上共聚焦雷射掃描顯微是通過對焦點深度的控制和高度限制來實現的。

共聚焦的原理早在1957年就由美國科學家馬文·明斯基註冊為專利[2],但實際上經過三十年的時間及相應專用雷射器的發展,直至1980年代末這項技術才成為標準技術。1978年,托馬斯和克里斯多福·克萊默設計出一套雷射掃描程序[3]。該程序採用雷射聚焦的方式逐點掃描物體三維表面,並通過類似於掃描電鏡的計算機化手段生成圖像。這一共聚焦雷射掃描顯微設計首次結合了雷射掃描方法和螢光標記的生物樣品三維探測。接下來的數十年內,共聚焦螢光顯微發展成一項成熟的技術,尤其受益於阿姆斯特丹大學(University of Amsterdam),來自海德堡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EMBL)及其業界夥伴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編輯
  1. ^ Pawley JB (editor). Handbook of Biological Confocal Microscopy 3rd. Berlin: Springer. 2006. ISBN 038725921X. 
  2. ^ US 3013467 
  3. ^ Considerations on a laser-scanning-microscope with high resolution and depth of field: C. Cremer and T. Cremer in MICROSCOPICA ACTA VOL. 81 NUMBER 1 September,pp. 31—44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