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州 (日本)
關東州(日語:関東州〔關東州〕/かんとうしゅう Kantō shū */?),國民政府時期稱旅大租借地,是1905年至1945年間中國東北遼東半島南部的一個日本租借地,前身為俄羅斯帝國租借地關東州,包括軍事和經濟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旅順口港(亞瑟港)和大連港(達里尼港),1945年8月之後成為蘇軍占領區,直至1955年才完全返還中華人民共和國。
關東州 關東州 | |||||||||
---|---|---|---|---|---|---|---|---|---|
1895年 1905年-1945年 | |||||||||
1921年的關東州租借地 | |||||||||
坐標:39°10′N 121°45′E / 39.17°N 121.75°E | |||||||||
國歌 | |||||||||
《君之代》 | |||||||||
首府 | 大連市 | ||||||||
面積 | |||||||||
• 1920年 | 3,462平方公里(1,337平方英里) | ||||||||
• 1940年 | 3,462平方公里(1,337平方英里) | ||||||||
人口 | |||||||||
• 1920年 | 688,130 | ||||||||
• 1940年 | 1,367,334 | ||||||||
政府 | |||||||||
• 類型 | 君主立憲制 | ||||||||
關東總督(關東長官) | |||||||||
• 1905-1914年 | 大島義昌(首) | ||||||||
• 1929-1931年 | 太田政弘 | ||||||||
• 1939-1944年 | 梅津美治郎 | ||||||||
• 1944-1945年 | 山田乙三(末) | ||||||||
歷史時期 | 大日本帝國/新帝國主義 | ||||||||
• 馬關條約 | 1895年4月17日 | ||||||||
• 遼南條約 | 1895年11月8日 | ||||||||
• 樸茨茅斯和約 | 1905年9月5日 | ||||||||
• 日本投降 | 1945年8月15日 | ||||||||
貨幣 | 朝鮮銀行券、日圓 | ||||||||
| |||||||||
今屬於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a 統治期間官方宗教。 |
名稱含義
編輯中國方面,早年將其稱為「旅大租地」(例如1898年《旅大租地條約》、《續訂旅大租地條約》)、「遼東半島租地」(1898年《東省鐵路公司續訂合同》)等,在吸收日語「租借地」後,逐漸使用「旅大租借地」。至1923年要求歸還旅大運動時,「旅大租借地」一詞已經為中國社會廣泛使用,學術界也逐漸嚴格區分租界和租借地。[1]:9-10
日本接管遼東半島時,沿襲俄羅斯的用法稱該地為關東州,「關東」意為位於山海關以東。
歷史
編輯1895年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打敗清朝後,本來已經通過《馬關條約》割取遼東半島,但俄國為保障自己在整個滿洲地區的利益,隨即聯合德國和法國對日本進行外交施壓,即「三國干涉還遼」。11月8日日本妥協,中、日雙方正式簽訂了《遼南條約》,清廷贖回了遼東半島。
1898年,俄羅斯隨後逼迫清政府與自己簽訂《旅大租借條約》,順利獨吞旅大地區租借權,建立關東州,此舉引發日本不快。
1905年9月5日,日俄戰爭爆發隨後以日本的勝利告終,雙方簽訂《樸茨茅斯和約》,日本終於取代俄國,正式接管關東州租借地,將亞瑟港改回原名旅順,達里尼改為大連。日本還在1905年獲得從長春到瀋陽間長885km的南滿鐵路的兩側地帶的治外法權,即滿鐵附屬地。這些權力連同鐵路及其支線轉交給了滿鐵[2]:1。為管理這一租借地,設立了關東都督府和滿鐵守備隊,即後來的關東軍,成為滿洲國建國的工具。
1915年日本與中國北洋政府簽訂「二十一條」中,關東租借地租期延長至99年,即截止於1997年。
1932年由日本控制的滿洲國成立後,日本向滿洲國租借關東州。1937年日本和滿洲國達成了新租借協議,將滿鐵附屬地行政權交給滿洲國,但仍保留關東州於名義上獨立的滿洲國之外,直至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投降。
二戰後,蘇聯接管關東州,將旅順軍港作為其海軍基地。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將蘇占旅大稱為「特殊解放區」。1946年,中共建立大連市、旅順市、金縣、大連縣——四個地方政權。此時,大連市區除海濱外,四周均劃入大連縣。後建立旅大行署區。蘇占旅大限於旅順軍港等地。1953年約瑟夫·史達林去世後,翌年赫魯曉夫訪問中國大陸,並承諾將旅順軍港歸還。1955年,蘇聯將關東州交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從此關東州租借地成為歷史。
行政
編輯1919年重組機構後,滿鐵守備隊改為關東軍,脫離地方民政,改屬關東廳。關東廳初期直屬於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後隸屬拓務省。
關東州日治時期下設大連、旅順、金州、貔子窩、普蘭店5個民政署和大連、旅順2個市,後於1938年4月改為2個市、4個民政署。
經濟
編輯大連是關東州大規模投資的集中地,亦為南滿洲(遼南)的第一大城市。來此的日本公司奠定了這裡的工業基礎,並將一個普通的天然港灣建設為一流港口。大連港的設施及其自由港的地位使之成為滿洲地區主要貿易口岸。滿鐵總部位於大連,其部分利潤用於大連的現代都市計畫和建設,包括醫院、學校和大型工業區建設[3]:106。
貨幣
編輯人口、面積
編輯1935年國勢調查結果如下。
地方 | 面積 (km²) |
人口 (人) | 人口密度 (人/km²) | |||||||||
---|---|---|---|---|---|---|---|---|---|---|---|---|
中國大陸 | 日本 | 朝鮮 | 臺灣 | 樺太 | 外國籍 | 計 | ||||||
滿洲 | 其他 | 福岡 | 其他 | 其他 | 無國籍 | |||||||
大連民政署 | 418.64 | 383,230 | 809 | 10,297 | 133,279 | 3,406 | 197 | 3 | 884 | 1,065 | 533,170 | 1,274 |
旅順民政署 | 614.83 | 126,771 | 209 | 1,020 | 13,463 | 362 | 8 | 0 | 17 | 32 | 141,882 | 231 |
金州民政署 | 715.65 | 125,053 | 26 | 179 | 2,066 | 156 | 0 | 0 | 1 | 0 | 127,481 | 178 |
普蘭店民政署 | 1,107.68 | 174,131 | 131 | 132 | 1,598 | 217 | 0 | 0 | 7 | 3 | 176,219 | 159 |
貔子窩民政署 | 605.65 | 153,521 | 31 | 190 | 1,344 | 243 | 0 | 0 | 0 | 0 | 155,329 | 256 |
關東州 | 3,462.45 | 962,706 | 1,206 | 11,818 | 151,750 | 4,384 | 205 | 3 | 909 | 1,100 | 1,134,081 | 328 |
南滿洲鐵道附屬地 | 290.30 | 296,079 | 877 | 17,563 | 174,632 | 32,064 | 138 | 92 | 196 | 1,004 | 522,645 | 1,800 |
關東州及滿鐵附屬地 | 3,752.75 | 1,258,785 | 2,083 | 29,381 | 326,382 | 36,448 | 343 | 95 | 1,105 | 2,104 | 1,656,726 | 441 |
地方 | 人口 (人) | |||||||
---|---|---|---|---|---|---|---|---|
英國 | 蘇聯 | 美國 | 丹麥 | 德國 | 其他 | 無國籍 | 計 | |
大連民政署 | 246 | 138 | 90 | 91 | 68 | 251 | 1,065 | 1,949 |
旅順民政署 | 0 | 0 | 5 | 5 | 1 | 6 | 32 | 49 |
金州民政署 | 0 | 0 | 0 | 1 | 0 | 0 | 0 | 1 |
普蘭店民政署 | 0 | 0 | 0 | 0 | 0 | 7 | 3 | 10 |
貔子窩民政署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關東州 | 246 | 138 | 95 | 97 | 69 | 264 | 1,100 | 2,009 |
南滿洲鐵道附屬地 | 29 | 35 | 32 | 0 | 14 | 86 | 1,004 | 1,200 |
關東州及滿鐵附屬地 | 275 | 173 | 127 | 97 | 83 | 350 | 2,104 | 3,209 |
文化
編輯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控制的媒體有《滿洲畫報》、《滿洲日日新聞》(1927至1935年曾用名《滿洲日報》)等;此外還有《大連新聞》(1935年被《滿洲日日新聞》合併)等媒體[5]:1317,以及面向中小學生的雜誌《新陽》、大連女子商業學校雜誌《嫩草》等,內容以宣傳「日滿親善」思想為主。[6]
關東州的教育機關,有旅順工科大學、旅順高等學校等,詳見滿洲國及關東州高等教育機關。
1929年時,滿鐵在關東州已經設立了7座圖書館,其中以滿鐵大連圖書館最大。該館從中國各地掠奪搜刮了大量文獻資料,截止1937年藏書達到27萬餘冊,其中古籍中文線狀18.24萬冊,外文圖書3.04萬冊(俄文書籍未計入);1945年藏書達到近40萬冊,並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文獻資料體系,內容涉及中國東北、蒙古、遠東、東南亞和猶太人等範圍,為日本侵略者加深對中國的研究提供了幫助。1929年,旅順圖書館成立,其5萬餘冊的藏書中,俄文資料占很大部分。[1]:260-262
此外,殖民當局發掘了租借地內大量文物和自然標本,並將一部分成果掠奪到日本國內,如唐代鴻臚井刻石、1933年出土的旅順羊頭窪文物。1926年滿蒙物資參考館成立,後改名滿洲資源館(今大連自然博物館),主要介紹中國東北地區的農產、礦產、畜牧、水產、林產和新興工業資料。[1]:262-265
宗教
編輯1922年頒布的《關東州及南滿洲鐵道附屬地神社規則》和《關東州及南滿洲鐵道附屬地寺院、教會、廟宇和其他傳道所規則》,規定了宗教儀式和神職人員職務薪酬等事項,「注重規範化的統一管理」。同時也以各種手段插手、利用和控制宗教事務,並使之為侵略擴張服務。[5]:1318-1319
神道教方面,自1907年大連神社建立後,在沙河口、錦州、普蘭店和貔子窩等地也相繼建成神社。1920年滿洲神職會成立,日本皇室成員也多次來到大連神社致祭。九一八事變後,神社舉辦各種「祈願大會」「慰靈大會」「招魂祭」等活動,向士兵發放神牌、守護牌,並組織神職人員開展戰場的弔唁。這些神道教活動得到天皇和關東軍的表揚。佛教寺院、布教所在關東州共有20座(1933年數據)。而針對基督教,1934至1936年,兩所滿洲基督教會相繼成立,其宗旨是以日本化的基督教取代歐美的基督教。這些宗教團體還興辦了一些社會團體和慈善組織。[5]:1318-1319
反抗運動
編輯罷工
編輯在日本統治下,工人因工作條件惡劣、工作時間長、薪酬待遇低,而展開反對凌辱打罵、縮短工作時間、提高工資的抗爭。1916年12月4日,滿鐵沙河口鐵道工場的工人第一次舉行罷工。1918年川崎造船廠大連工場的170名中日工人聯合舉行罷工要求增加工資,取得勝利。截止1919年,工人發動了30餘次罷工。1920年5月滿鐵因裁員而爆發遊行,6月2日轉為罷工,機器停止運轉,最終有1330名中國員工失業。[1]:266-267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逐漸開始領導租借地的工人運動。1923年二七大罷工後,京漢鐵路總工會秘書長李震瀛兩次來到大連,整頓沙河口鐵道工場華人工學會,使其成為當地的工人階級組織。他還創立了大連中華印刷職工聯合會,宣傳革命思想。1925年五卅運動期間,大連市民積極罷課、罷工、罷市,響應聲援上海人民的罷工。1926年,中國共產黨大連特別支部成立,並領導四二七福島紡紗廠工人大罷工,開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地區工人運動的先河。[1]:266-267
儘管1927年到1937年,中國共產黨在租借地的組織四次被破壞,但仍然領導地下罷工,罷工中心主要放在滿鐵和碼頭。1942年至1943年,日滿洲德和紡績株式會社、滿洲制麻株式會社和日本信號會社大連分廠的工人先後因伙食差或遭到日本人凌辱而罷工。此外,大連船渠會社船具職場和旅順海軍修理廠的工人們還以破壞機器、消極怠工或故意生產不合格產品等方式展開破壞鬥爭。[1]:278-279
抗日放火團
編輯1934年夏季,在共產國際和蘇聯的協助下,大連國際情報組成立,成員有幾十人,主要的鬥爭方式是組織抗日放火團、破壞日本的設施。1938年至1940年間,抗日放火團共放火57次,造成日本直接損失2000餘萬日元。日本警方藉機搜捕超過12萬中國平民和外國僑民,3000多名群眾遭逮捕,其中近百人遭到拷打後致殘、69人被殺害。1940年夏,抗日放火團被日本破壞,100多人遭逮捕,其中12人被判處死刑,多人被判徒刑。[1]:278
歷任首長
編輯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時間 | 備註 | |
---|---|---|---|---|---|
1 | 大島義昌 (1850–1926) |
1905年10月18日 | 1912年4月26日 | 首任關東總督、都督 | |
2 | 福島安正 (1852–1919) |
1912年4月26日 | 1914年9月15日 | ||
3 | 中村覺 (1854–1925) |
1914年9月15日 | 1917年7月31日 | ||
4 | 中村雄次郎 (1852–1928) |
1917年7月31日 | 1919年4月12日 | ||
5 | 林權助 (1860–1939) |
1919年4月12日 | 1920年5月24日 | 首任關東長官 | |
6 | 山縣伊三郎 (1858–1927) |
1920年5月24日 | 1922年9月8日 | ||
7 | 伊集院彥吉 (1864–1924) |
1922年9月8日 | 1923年9月19日 | ||
8 | 兒玉秀雄 (1876–1947) |
1923年9月19日 | 1927年12月17日 | ||
9 | 木下謙次郎 (1869–1947) |
1927年12月17日 | 1929年8月7日 | ||
10 | 太田政弘 (1871–1951) |
1929年8月7日 | 1931年1月16日 | ||
11 | 塚本清治 (1872–1945) |
1931年1月16日 | 1932年1月11日 | ||
12 | 山岡萬之助 (1876–1968) |
1932年1月11日 | 1932年8月8日 | ||
13 | 武藤信義 (1868–1933) |
1932年8月8日 | 1933年7月28日 | ||
14 | 菱刈隆 (1871–1952) |
1933年7月28日 | 1934年12月10日 | ||
15 | 南次郎 (1874–1955) |
1934年12月10日 | 1934年12月26日 | ||
16 | 大場鑑次郎 (1888–1980) |
1934年12月26日 | 1935年1月15日 | 首任關東州廳長官 | |
17 | 竹下豐次 (1887–1978) |
1935年1月15日 | 1936年6月20日 | ||
18 | 御影池辰雄 (1892–1969) |
1936年6月20日 | 1937年10月29日 | ||
19 | 大津敏男 (1893–1958) |
1937年10月29日 | 1938年3月28日 | 任內關東州廳遷至大連 | |
20 | 三浦直彥 (1898–1972) |
1938年3月28日 | 1941年2月8日 | ||
21 | 柳井義男 (–) |
1941年2月8日 | 1944年4月5日 | ||
22 | 今吉敏雄 (–) |
1944年4月5日 | 1945年8月22日 |
統計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程維榮. 旅大租借地史.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2 [2023-03-07]. ISBN 978-7-5520-0113-6.
- ^ Coox, Alvin. Nomonhan: Japan Against Russia, 1939.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ISBN 0804718350.
- ^ Low, Morris. Building a Modern Jap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 the Meiji Era and Beyond. Palgrave MacMillian. 2005. ISBN 1403968322.
- ^ 4.0 4.1 關東局編. 昭和10年關東局國勢調査結果表. 大連市: 關東局. 1939.
- ^ 5.0 5.1 5.2 顧明義,方軍,馬麗芬,王勝利,張慶山,呂林岫 (編). 大连近百年史. 瀋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9-08: 1317–1319 [2023-03-07]. ISBN 978-7-205-04599-9.
- ^ 陳彤旭. 沈文娟 , 編. 二十世纪青年报刊史. 北京: 新華出版社. 2014-08: 158–159. ISBN 978-7-5166-1041-1.
書籍
編輯- Quigley, Harold S. Japanes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Thomson Press. 1932, reprinted 2007. ISBN 140672260X.
- Young, Louise. Japan's Total Empire: Manchuria and the Culture of Wartime Imperialis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ISBN 0520219341.
- Амбургер, Ерик. Geschichte Der Behördenorganisation Russlands Von Peter Dem Grossen Bis 1917. Brill Archive. : 411–412 [2021-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9) (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