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姓

中文姓氏 (關 / 关)
姓氏
百家姓》第394位
49:
50:
51:

郡望  隴西郡

關姓漢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94位。

起源

編輯
來源一

左傳》:「昔有 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好龍,以服事帝舜,舜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

顓頊德後裔董父為帝舜養龍,被封為豢龍氏。上古豢、關二字同音通用,所以後來又寫作關龍氏

關氏系出夏末賢臣關龍逢,長久以來已經被公認不移。然而過去的姓氏學者中,也有人認為關氏的始祖應該是「豢龍氏」而不是關龍逢;這種情形真可說是一字之異,相差千里。因為,所謂「豢龍氏」應該是距今4200多年前的古人,如果關氏真的是豢龍氏的後裔,則關氏的歷史是非常之悠久。

來源二

《姓源》:「夏臣關龍逢之後,望出隴西東海。」

  • 典故一:夏帝桀暴虐荒淫,「作酒池槽丘,為長夜飲」,不理政事。一賢臣關龍逢常引黃圖以諫、勸夏桀莫違天道,且立而不去,夏桀不聽其金玉良言,且把黃圖焚毀,將關龍逢囚而殺之。
  • 典故二:上古夏朝時,有處地名叫「關」。夏朝廷將一位叫龍逢的人封於關地,於是他就被稱為關龍逢。關龍逢是位忠臣,他勸夏桀莫違天道,被夏桀殺了。關龍逢的後代就以祖上的封地為姓,世代姓關。

夏桀的囚殺關龍逢,根據史載,是發生於公元前1767年的事。換言之,關氏家族不但是源自這樣一位千古完美的人物,而且據有長達3740多年的悠久源流。

夏朝的版圖,包括黃河、長江兩流域及現在的遼寧省之地,國都設於安邑,亦即現在的山西省夏縣北方。據說,關氏的始祖關龍逢,便是當時的安邑人。

到了秦、漢天下一統之後,這個古老而光輝的家族,一方面在山西的老家繼續繁榮滋長,像漢末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關羽,便是當時的山西解縣人;另一方面,他們又在甘肅一帶開創了一個新天地。

來源三

以官名為姓。

  • 典故一:春秋時期,周大夫尹喜在函谷關任關令。相傳老子西遊出關時,為尹喜寫下《道德經》五千言,尹喜將此書傳播於世以後,也追隨老子成仙了。尹喜的後人以他的官名為姓,也稱關氏。
  • 典故二:據說古代守關的「關尹」之中,也曾有人「以官為氏」而姓了關。譬如,《風俗通》一書就記載說「關令尹喜之後。」所謂關尹,亦稱關令,依照《國語》的記載,是先秦時期一種「敵國賓至,關尹以告」的官職。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4]

來源四

南方的各原住民族隨南遷中原人而改姓。

來源五

滿族關姓,「八大姓」之一。多為滿洲巨族瓜爾佳氏滿語ᡤᡡᠸᠠᠯᡤᡳᠶᠠ穆麟德轉寫Gūwalgiya,又訛稱為關佳氏)改來,可溯源至金朝夾谷氏。該姓人口主要分隸滿洲八旗,在清代曾有「關滿朝」一說,可見當時滿族關姓之顯赫。

遷徙分布

編輯

河北邢臺南宮、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由日本皇室賜姓日語関氏,與中國姓氏沒有關係)、廣東省開平市(大多聚集在開平市赤坎鎮,金雞鎮)、東北三省...

郡望堂號

編輯
 
武廟

「忠義堂」:宋朝時候,豐有俊先後為揚州府鎮江兩處侯。督荊州,為前將軍。東吳孫權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壯烈殉漢。諡壯繆,封武安王明朝時又追封為「協天護國忠義大帝」。所以關氏又稱「忠義堂」。民國3年,明令與岳飛合祀武廟關公尊稱「武聖」,但岳飛不是(孔丘文聖)。

隴西戰國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置郡。相當於今甘肅省東鄉、臨洮一帶。

東海:有二處。漢代東海郡在今山東省郯城一帶。東魏及隋唐時代的東海郡,相當於今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地區。

延伸閱讀

編輯

[]

 百家姓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關姓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