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杞(1890年—1935年),字楚青,是一位中國化學家。

劉樹杞
個人資料

生平 編輯

中國湖北蒲圻縣人。1913年官費赴美國留學,就讀於伊利諾大學密西根大學,獲學士學位。後入哥倫比亞大學深造,1919年獲博士學位。

1921年回國,任廈門大學教務主任和理科主任。在任期間曾和魯迅有過交道。1928年春任湖北教育廳廳長,7月任國立武漢大學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8月任代理校長。與李四光一起選定珞珈山為新校址。這一決定使武漢大學成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之一。1929年3月辭去湖北省教育廳廳長及武漢大學代理校長職。1930年夏任中央大學教授、北京大學理學院院長。

劉樹杞雖長期從事大學行政工作,他的學術成就也同樣另人稱道。劉樹杞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論文「從鉻酸鹽廢液中電解再生鉻酸的連續方法」,在生產應用後頗受歡迎。解決了困撓美國化工業長達二十年的問題。直到四十年代,還有人引用這篇文章。劉樹杞畢生致力於化學的教學和研究,尤長於製革學電化工程,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3篇。曾有著名化學家說過四十年代中國化學界頂尖人物大多受過劉樹杞的教導。

1935年,劉樹杞因常期疲勞工作而英年早逝,得年45歲。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和廈門大學為他在北京香山萬安公墓舉行了聯合公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