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北伐指的是劉裕掌握東晉實權後發動的兩次北伐戰爭,滅掉後秦南燕兩個政權。在魏晉十六國時期,東晉雖偏安江南,卻始終沒有放棄收復中原,所以屢次發動北伐戰爭。後秦、南燕的敗亡主要出於內亂而非實力之弱;公元397年北魏軍攻下中山,後燕官吏兵投降兩萬餘人,後燕的疆域被切斷為南燕和北燕二部,405年南燕又發生政變;[1]416年姚興卒,後秦內亂不斷,鎮守蒲坂和嶺北的姚懿、姚恢先後率叛軍進攻長安[2]劉裕趁後秦、南燕內亂之際,乘機出兵,並一舉攻滅。這次收復中原的版圖之多,是東晉歷次北伐中最成功、影響最深遠的一次,且此前的多次北伐都無法與之比擬。[3]

背景

編輯

劉裕在鎮壓孫恩盧循之亂桓玄之亂後,為了名正言順地稱帝[4],效仿桓溫發動北伐戰爭。

滅南燕

編輯

義熙五年(409年),劉裕率兵自建康出發。沿著水路,渡過長江、淮河、泗水,五月在下邳登陸,行軍至琅琊[5]後又自東莞翻過大峴山,與燕兵戰於臨朐南,劉裕派參軍檀韶、建威將軍向彌秘密繞道到達燕兵背後,偷襲臨朐得手,唯前鋒孟龍符因追殺太快脫離部隊而被燕軍圍殺。南燕君主慕容超只能前往救援臨朐城南的段暉,被追擊的晉軍重創,南燕十餘名大將被殺,慕容超逃往廣固,晉軍繳獲大量戰利品[6]。晉軍圍攻廣固,慕容超只知消極死守,不發揮自身騎兵多機動性強特點,打擊對方糧道以及尋找對方薄弱處實行分割包圍殲滅,任由對方就食於本國。於義熙六年正月(410年)被晉軍攻破廣固,俘虜慕容超送至建康斬首,南燕滅亡。

滅後秦

編輯

義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在平定了荊揚之爭四年後,劉裕開始第二次北伐。晉軍分為五路,王鎮惡檀道濟部為前鋒,自壽陽出發,渡過淮河和淝水直插許昌、洛陽[7]。新野太守朱超石、寧朔將軍胡藩進攻陽城。振武將軍沈田子、建威將軍傅弘之進攻武關。建武將軍沈林子、彭城內史劉遵考帶領水軍出石門,自汴河進入黃河,以冀州刺史伍仲德督前鋒諸軍,開巨野澤入黃河。劉裕率領中軍駐紮在彭城作為後援。

義熙十三年(417年)正月,晉軍王鎮惡部連克項城,許昌。朱超石部開至陽城,沈林子攻克倉桓,王仲德攻克滑台,這四支部隊在洛陽會師。秦主姚泓遣越騎校尉閻生帥騎三千救之,武衛將軍姚益男將步卒一萬助守洛陽,又遣并州牧太原公姚懿南屯陝津,為之聲援。但在救援來到之前,洛陽已被晉軍攻破,於是援兵回撤。同時後秦也因姚懿、齊公姚恢相繼作亂,為晉所乘。

二月,晉軍分兵兩路,王鎮惡部進軍淹池,襲占弘農[8],併到達潼關。另一路檀道濟部攻擊蒲坂不克,回師到潼關與王鎮惡部一起進攻潼關,秦軍出城迎戰被擊敗,潼關失守。七月,晉軍沈田子部攻破武關。八月,劉裕擊退騷擾的北魏軍,到達潼關。此時,劉裕調整部署,派王鎮惡帶領水師沿著渭河西進,另一部由沈田子自青泥出發,剩下分成兩支,由劉裕和朱超石帶領進攻定城、蒲坂。王鎮惡部於灞上大破後秦軍,殺死後秦鎮北將軍姚強,恢武將軍姚難逃往長安[9]。沈田子部又於青泥重創秦主姚泓。王鎮惡部又在渭橋擊潰姚丕與姚泓部,猛攻長安得手,秦主姚泓投降,後秦滅亡。

內訌

編輯

同年冬天,劉裕心腹劉穆之突然病死,劉裕恐國內生變,不得不返回建康,臨行留下年幼的次子劉義真鎮守關中,並以王修為長史行事,總管一切事務[10]

關中人民一向看重王猛,劉裕攻克長安,王猛孫子王鎮惡又建功最多,南人皆懼其自立。沈田子又自以嶢柳之捷,與鎮惡爭功不平。裕將回江南,田子及傅弘之屢次告訴裕說:「鎮惡家在關中,不可保信。」裕答:「今留卿文武將士精兵萬人,彼若欲為不善,正足自滅耳。勿復多言。」裕私下告訴田子說:「鍾會不得遂其亂者,以有衛瓘故也。又語曰:『猛獸不如群狐』,卿等十餘人,何懼王鎮惡!」

這加劇了將領之間的不和,義熙十四年(418年)正月,王鎮惡被沈田子在傅弘之軍營所誘殺,總管關中事務的長史王修,以擅殺之罪處死沈田子。同月,晉軍傅弘之所部大破赫連璝於池陽,又破之於寡婦渡,斬獲甚眾,夏兵乃退。

又王修與劉義真左右不和,年幼的義真聽信左右之言,竟然殺死王修,這使得諸將心懷恐懼、人情離散,劉義真只好把全軍召回長安,放棄城外之地,結果被困死在長安孤城,糧食無法供應。十一月,劉義真與諸將東歸的時候,帶了太多財貨子女,無法快速離開此地和盡力作戰,被赫連璝擊潰,關中全部失守,連派去支援的朱齡石軍隊,也被赫連軍團消滅。劉裕精銳部隊北府兵遭到重創,短時間內無力北伐。

422年初,劉裕在建宋稱帝的第三年,準備出兵北伐北魏,但因為同年劉裕病卒,北伐取消[11],北魏反而趁機攻下劉宋的河南地區。

參考出處

編輯
  1. ^ 初,超自長安行至梁父,慕容法時為兗州,鎮南長史悅壽還謂法曰:「向見北海王子,天資弘雅,神爽高邁,始知天族多奇,玉林皆寶。」法曰:「昔成方遂詐稱衛太子,人莫辯之,此復天族乎?」超聞而恚恨,形於言色。法亦怒,處之外館,由是結憾。及德死,法又不奔喪,超遣使讓焉。法常懼禍至,因此遂與慕容鍾、段宏等謀反。超知而征之,鍾稱疾不赴,於是收其黨侍中慕容統、右衛慕容根、散騎常侍段封誅之,車裂僕射封嵩於東門之外。《晉書·卷一百二十八》
  2. ^ 興既死,秘不發喪。南陽公姚愔及大將軍尹元等謀為亂,泓皆誅之。命其齊公姚恢殺安定太守呂超,恢久乃誅之。泓疑恢有陰謀,恢自是懷貳,陰聚兵甲焉。……泓以內外離叛,王師漸逼,歲旦朝群臣於其前殿,悽然流涕,群臣皆泣。時征北姚恢率安定鎮戶三萬八千,焚燒室宇,以車為方陣,自北雍州趣長安,自稱大都督、建義大將軍,移檄州郡,欲除君側之惡。揚威姜紀率眾奔之。建節彭完都聞恢將至,棄陰密,奔還長安。恢至新支,姜紀說恢曰:「國家重將在東,京師空虛,公可輕兵徑襲,事必克矣。」恢不從,乃南攻郿城。鎮西姚諶為恢所敗,恢軍勢彌盛,長安大震。泓馳使征紹,遣姚裕及輔國胡翼度屯於灃西。扶風太守姚雋、安夷護軍姚墨蠡、建威姚娥都、揚威彭蚝皆懼而降恢。恢舅苟和時為立節將軍,守忠不貳,泓召而謂之曰:「眾人咸懷去就,卿何能自安邪?」和曰:「若天縱妖賊,得肆其逆節者,舅甥之理,不待奔馳而加親。如其罪極逆銷,天盈其罰者,守忠執志,臣之體也。違親叛君,臣之所恥。」泓善其忠恕,加金章紫綬。姚紹率輕騎先赴難,使姚洽、司馬國璠將步卒三萬赴長安。恢從曲牢進屯杜成,紹與恢相持於靈台。姚贊聞恢漸逼,留寧朔尹雅為弘農太守,守潼關,率諸軍還長安。泓謝贊曰:「元子不能崇明德義,導率群下,致禍起蕭牆,變自同氣,既上負祖宗,亦無顏見諸父。懿始構逆滅亡,恢復擁眾內叛,將若之何?」贊曰:「懿等所以敢稱兵內侮者,諒由臣等輕弱,無防遏之方故也。」因攘袂大泣曰:「臣與大將軍不滅此賊,終不持面復見陛下!」泓於是班賜軍士而遣之。恢眾見諸軍悉集,咸懼而思善,其將齊黃等棄恢而降。恢進軍逼紹,贊自後要擊,大破之,殺恢及其三弟。《晉書·卷一百十九》
  3. ^ 楊銘,論劉裕北伐後秦之戰及其歷史影響,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2期。
  4. ^ 鄒紀萬《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第一章 魏晉南北朝政治變遷,93頁,九州出版社,2009年
  5.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五 義熙五年:劉裕發建康,帥舟師自淮入泗。五月,至下邳,留船艦、輜重,步進至琅邪。
  6.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五 義熙五年:裕因縱兵奮擊,燕眾大敗,斬段暉等大將十餘人,超遁還廣固,獲其玉璽、輦及豹尾。
  7.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五 義熙十二年:丁巳,裕發建康,遣龍驤將軍王鎮惡、冠軍將軍檀道濟將步軍自淮、淝向許、洛
  8. ^ 鄒紀萬《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第一章 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94頁,九州出版社,2009年
  9.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八卷 義熙十三年:王鎮惡請帥水軍自河入渭以趨長安,裕許之。秦恢武將軍姚難自香城引兵而西,鎮惡追之;秦主泓自灞上引兵還屯石橋以為之援,鎮北將軍姚強與難合兵屯涇上以拒鎮惡。鎮惡使毛德祖進擊,破之,強死,難奔長安。
  10.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八卷 義熙十三年:裕以次子桂陽公義真為都督雍、梁、秦王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領雍、東秦二州刺史。
  11. ^ (梁)裴子野,《宋略‧總論》:「永初末歲,天子負扆矜懷,以燕、代戎幄,岐、梁重梗,將誓六師,屠桑乾而境北狄,三事大夫顧相謂曰:『待夫振旅凱入,乘轅南返,請具銀繩瓊檢,告報東嶽。』既而洮弗不興,即年厭世」

書籍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