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訓(9世紀—932年1月14日),遵范隰州永和人。[1]五代十國時期後唐武將。曾被賜名李紹珙

生平

編輯

早期仕途

編輯

出身軍中,最初效力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為馬軍隊長,漸升至散將。護國節度使王重盈死後,其子保義軍節度使王珙、侄行軍司馬王珂爭奪護國軍,其中王珂是李克用的女婿並最終繼任為節度使。李克用派史儼攻保義軍軍部陝州,劉訓隨史儼前去。靜難軍節度使王行瑜逼宮,李克用討伐他,以劉訓為前鋒。後來劉訓效力王珂為牙將。[1]

降梁復歸

編輯

天復元年(901年)二月,王珂被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所迫想出奔,但浮橋壞了,黃河被冰堵塞,行船很難,王珂率其族數百人想乘夜登舟,親自告諭守城者,他們都不回應。劉訓夜半到王珂臥室門口,王珂叱責他是否要反,劉訓解衣露出手臂說:「公一旦懷疑,訓請求斷臂自明。」王珂向他問計,他說人情紛擾,如果夜出過河,必因爭舟產生紛亂,只要有一人發難,後果難以預料,不如暫且投降朱全忠。王珂同意了。[2][3][4][5]劉訓隨他投降。

後來朱全忠代唐建立後梁,劉訓為隰州防禦都將。乾化二年(912年)十二月,殺隰州刺史,率郡歸順李克用之子和繼承人晉王李存勖,被任為瀛州刺史。[1][6]

效力後唐

編輯

後來李存勖建立後唐,滅後梁,史稱莊宗。同光初年,劉訓被賜名李紹珙,拜左監衛大將軍。二年(924年)七月,以鄆州副使被任為山南東道節度使留後[7]三年(925年)八月,授山南東道節度使。[8][9]四年(926年)四月,洛陽發生興教門之變,李紹珙因私忿族滅節度副使胡裝,誣告他圖謀作亂,聞者冤之。[10]

伐荊無功

編輯

天成元年(926年)六月,起復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並恢復本名劉訓。[11]八月,加檢校太傅[12]二年(927年)二月,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叛,詔劉訓充南面行營招討使,知荊南行府事,[13][14]率兵馬都監康福等步騎四萬討伐。當時占據湖南的楚國王馬殷請求以水師相會,三月唐軍到荊渚時,楚國都指揮使許德勛等率領的水軍才到岳州,對劉訓承諾以軍儲弓甲之類相助,但久後並沒有送到。高季興堅壁不戰,求救於,吳國遣水軍援之。荊渚地勢低下潮濕,江陵又下了很久的雨,漸漸積水成澇,糧運不繼,人多染疾疫,四月,劉訓也病了。[15]劉訓本無將略,人們苦之。因劉訓染病,樞密使孔循奉命去視察戰況,到後,得到襄州小校所獻竹龍之術,造竹龍二道直到城下,也沒能成功。於是五月奉詔罷兵,[16]令將士劫掠居民而回。詔劉訓赴闕,[17][18]六月,劉訓因作戰無功被問責降授檢校右僕射、守檀州刺史,[19]七月又有詔流放他於濮州安置。[1][20][21]

後期仕途

編輯

天成三年(928年)二月,起用為右龍武大將軍,[22]八月授建雄軍節度使、檢校太傅,[23]長興元年(930年)移鎮彰武軍。二年(931年)十二月卒,當日朝廷為之廢朝,[24]太尉[1]

評價

編輯
  • 《舊五代史》史臣曰:故(安)金全而下,咸以軍旅之功,坐登籓閫之位,垂名簡冊,亦可貴焉。[1]

注釋及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