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彝鼎(?—?),號象鉉陝西延安府綏德州和市里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陝西鄉試舉人,天啓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三年授朝邑縣知縣,四年本省同考。五年十二月調繁鄒縣令,士民思德,立生祠城西,有浙江巡撫張延登撰記。七年二月考滿,擢戶部山西司主事,二年五月督理山西大同糧儲,三年七月升山西大同道兵備僉事[1],六年八月,忤內宦被逮問遣戍[2],後釋歸。值李過榆林,長子劉廷傑戰死鼓樓下,侄子劉廷夔投雲巖閣死,賊銜之,乃復迫彝鼎起,令曰:從則擢高官,不從則與子侄同死。彝鼎曰:吾受恩君父,義不辱朝廷,寧甘與子侄同死。賊相語曰:此輩視死真如歸,殺之反遂其願,不如囚之使受活罪。於是杖縛解西安,至蒲城,軍校少懈得脫,剪須易姓名,授生徒洛川順治初以閒歸,老晚運坎坷,聞者憐之,然其後自廷傑而下,廷亮、廷向、廷顧、廷勃及祖愚、大年、嗣孔、沛年、瑤、瀛、澐、沅,明經科名歷五世相繼,支庶蕃衍,食廩餼、列黌序者,更夥人,又皆謂忠義報[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七》:崇禎三年八月,命王逢元仍以山西副使分廵冀北,劉彝鼎仍以山西僉事兵備大同。
  2. ^ 《三朝野紀》卷六:大同僉事劉彝鼎因撫臣薦疏,批旨云:彝鼎貪污狼藉,著會同監視參來重處。遂逮問遣戍,蓋實由中璫毀之也。自此外任官皆不得不以調停大璫為事矣。
  3. ^ 《綏德直隸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