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維特環形山

勒維特環形山(Leavitt)是位於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9.2-38.5億年前的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十九世紀美國失聰的女天文學家亨麗愛塔·斯萬·勒維特(1868年-1921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勒維特環形山
月球軌道器5號拍攝的斜視圖
坐標44°52′S 139°53′W / 44.86°S 139.89°W / -44.86; -139.89
直徑69.31公里
深度2.75公里
余經日出時141°
命名來源亨麗愛塔·S·勒維特
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圖中是勒維特環形山,上方為衛星坑勒維特 Z。

描述

編輯

該隕坑北側幾乎與直徑63.6公里的衛星坑勒維特 Z相接壤,西南偏西靠近已磨損的格里索姆環形山、西北與巨大的環壁平原-阿波羅環形山以及它內部的勞·克拉克隕石坑喬娜隕石坑大衛·布朗隕石坑麥庫爾隕石坑相毗鄰,較大的安德斯隕石坑位於它的西北、而東北和南面則分別坐落了布豐環形山里德爾隕石坑[2]。其中心月面坐標44°52′S 139°53′W / 44.86°S 139.89°W / -44.86; -139.89,直徑69.31公里[3],深度約2.75公里[1]

勒維特環形山外觀輪廓大致圓狀,受侵蝕程度一般,除東側外,其它部分邊緣較為清晰。隕坑內側坡壁寬厚不等,其中東側和北側最寬坦,其它部分內壁上則顯示有一些階地狀殘跡。勒維特環形山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280米[1],內部容積約4254立方千米[1]。坑底南部相對平坦,而北部較為崎嶇,沿北側坑底散布有一系列的小撞擊坑,但最大的一座嵌入在南側內壁上,靠近東側內壁底分布有一處中間坐落了一座小撞擊坑的高反照率區;中心點附近延伸著一道由斜長岩和含85-90%斜長石的輝長-蘇長-橄長斜長岩(GNTA1)以及含80-85%斜長石的輝長-蘇長-橄長斜長岩(GNTA2)構成的楔形狀低矮山脊[4]

該隕坑名稱是主要為紀念對天文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哈佛大學女天文學家-亨麗愛塔·斯萬·勒維特女士,在她以10.5美元/周擔任哈佛大學天文台助理期間所提出的理論,對測定宇宙大小及促進現代天文學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衛星隕石坑

編輯

按慣例,最靠近勒維特環形山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

 
LAC-121 區域圖
勒維特 緯度 經度 直徑
Z 42.7° S 139.2° W 65 公里

參引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Leavitt on the map LAC-121. (PDF). [2017-04-2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0).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4. ^ Stefanie Tompkins and Carle M. Pieters (1999) Mineralogy of the lunar crust: Results from Clementine Meteoritics & Planetary Science, vol. 34, pp. 25-41 .

另請參閱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