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

位于北京的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位於中國北京四合院建築。由於北京是四合院的發祥地,北京式四合院為各種變體中數量最多及最典型的一種,加上其於北京城內分佈密度極高,因此人們提起四合院通常就是指北京四合院。四合院現在已經和衚衕一起,成為北京傳統文化和民俗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特色。

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
分類傳統技藝
序號1188
編號項目Ⅷ-208
登錄2011年

北京城保持了元大都時期的很多街道和建築,其中就包括了四合院。因此可以說,四合院積澱了幾百年來深厚的北京文化。從空中俯瞰北京城,可以看到一片灰瓦的房屋圍著一個四方的院子。院子裡綠蔥蔥的樹木給灰色的房屋做點綴,也給四合院院裡的人們提供了樹蔭。

特徵

編輯
 
北京梅蘭芳故居正房

與其他省份的四合院一樣,北京四合院的基本結構也是四面住房包圍中央的庭院,但在很多細節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北京的衚衕大多為東西走向,因而四合院多為南北向,這一特點在北京內城尤為明顯。四合院大門通常開在四合院的東南方向,而不與正房相對。[1] 如果四合院位於衚衕(衚衕通常東西向)南側,院南邊不臨街,開不了院門,則在北房西邊開門。

北京四合院中央的院落非常寬敞,且比較方正,這一點與山西四合院有著顯著的區別。包圍庭院的四組建築相互獨立,僅僅有聯繫,這也是北京四合院的特點。[2] 此外,門樓影壁門墩等建築細部也都有濃郁的北京特色。四合院大門有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等,房屋多用清水脊

數量

編輯

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四合院的數量並沒有系統的統計。清朝的《乾隆京城全圖》記載當時有26000多座四合院。1980年代,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的統計顯示當時四合院共6000多座,保存完好的有3000多座。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寫的《北京四合院志》(2016)則一共收錄保存完好的四合院923座,《北京四合院志》還第一次統計了北京郊區(海淀、門頭溝、房山、延慶、順義、密雲)的四合院數量,其中保存完好的近200座。[3]

歷史

編輯

北京四合院建築規格早在遼代時就已經初步形成。元朝當時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遷京城者,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前往大都的富商、官員建造住宅,由此開始了北京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模形成時期。[4] [5]1970年代初,北京後英房衚衕出土的元代四合院遺址,可視為北京四合院的雛形。[6] 後經明、清歷代完善,逐漸形成北京特有的建築風格。現在,四合院和衚衕一起被認為是北京市井文化的象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以後,隨著四合院原主人被打倒和抄家,以及那個時代的住房壓力,四合院被強占,或重新分配給多戶人家。由於不適應多戶人家,因此各家在院子裡蓋起了廚房、儲物間等建築,四合院也淪落成了大雜院

除了一些成為大雜院的四合院外,一些保留完好的四合院通常成為公司和組織單位辦公的場所,失去了居住的意義。有的甚至在四合院裡辦起了賓館,如史家衚衕的好園賓館,後圓恩寺的友好賓館等等。

由於四合院不再屬於一戶人家,以及維修不善,造成了北京老城區出現了很多危房。 除了危房的問題,還有老城區基礎設施的陳舊,以及人口增長帶來的住房壓力的問題,北京市開始了危舊房改造(簡稱危改)的工程,政府把危改和房改結合在一起,引入了房地產商進行商業開發。

除此以外,加密路網、拓寬道路、增建綠地等工程,都在擠壓著四合院的生存空間。從此,四合院開始成片成片地被拆毀,如1998年拆除康有為粵東新館,2000年拆除趙紫宸故居,2004年拆除孟端衚衕45號的清代果郡王府,2005年拆除曹雪芹故居,2006年拆除唐紹儀故居。[7] 與此同時,一些四合院被列入北京市和各區縣級的保護院落,但即使保存下來的四合院,也在高樓大廈四面的圍合之中,成為現代化城市中的孤島。

隨著老城區保護的開展,一些原有四合院進行了改造,例如1990年由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主持的對北京菊兒衚衕四合院的危改項目,在保留院落結構的基礎上,將原有四合院的平房改為樓房,增加了廚房、衛生間等設施。[8]該改造工程獲得了聯合國世界人居獎[9] 北京南池子危改中,也將部分四合院房屋改成兩層,並修建了地下車庫。[10]2006年,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四合院建築要素圖》,作為對四合院保護、修繕、翻建、改建的參考依據。[11]

著名例子

編輯

遊覽北京的衚衕和四合院已經成為北京旅遊的一個獨具特色的內容之一。但是絕大多數四合院都是民居不能參觀,一些開放的名人故居成為了解四合院的主要途徑。

名人故居

編輯

四合院酒店

編輯

其他

編輯

另外,還有一批四合院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等等。

注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