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之辻遺蹟
33°45′34.0″N 129°45′11.6″E / 33.759444°N 129.753222°E
原之辻遺蹟 | |
---|---|
類型 | 環濠集落(彌生時代前期到古墳時代初期) |
位置 | 長崎縣壹岐市蘆邊町深江榮觸・深江鶴龜觸、石田町石田西觸 |
無效指定 |
原之辻遺蹟(はるのつじいせき)是位於長崎縣壹岐市蘆邊町深江榮觸、深江鶴龜觸、石田町石田西觸的遺址。被指定為國家特別史跡,土文物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
概要
編輯遺址位於壹岐島東部、幡鉾川下游,是一處彌生時代前期至古墳時代初期的大規模環濠集落遺址。被認為是《魏志倭人傳》中出現的「一支國」的國都。遺址的總面積達到了100公頃,相當龐大。[1]
發掘調查
編輯遺址發掘始於1923年(大正12年)至1926年(大正15年),是當地的石田尋常高等小學校教師松本友雄進行的小規模發掘。他在這段時間內發掘了彌生土器和石器類。
戰後的發掘調查
編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51年(昭和26年)至1961年(昭和36年)的十年間,由九學會聯合和東亞考古學會進行了四次的發掘調查,發掘出居住遺址和墓地,出土大量的貨泉和鐵器等。
平成時期的大規模發掘調查
編輯此後,以長崎縣教育廳原之辻遺蹟調查事務所為中心,調查工作持續進行至今。1993年(平成5年)的大規模調查中,在原之辻遺蹟的中心位置發現了一個周圍設有三重濠溝的大規模環壕集落和祭祀建築遺址。另外,在環壕的西北外部,還發掘出了日本最古老的碼頭遺址。
環濠集落東西約350米,南北約750米,面積約為24公頃。[2]在東側,可以想像出出現在《魏志倭人傳》中的卑狗和卑奴母離等官員的住宅和辦公地點。濠溝的北面、東面和東南面發現了墓地。
根據發掘調查結果,原之辻遺蹟可能是一支國的國都。[3]
另外,從彌生時代中期的竪穴建物遺址中,發現了炭化的稻和麥。島上的河流低地上有大片的水田,進行水稻農耕。相比對馬,這裡的水稻農耕更為普遍。島上也有貝塚遺址,獵物如鹿、野豬,家畜如馬的骨頭和魚骨等也被發掘出來。
在石器中,有石斧、單刃石斧、石刀,也一部分是鐵器。但到了後期,石器幾乎消失,手斧、鐮刀、刀子等鐵器變得豐富。其中有一些是可以假定為鐵器原材料的板狀物,用來製作出各種鐵器。壹岐島的鐵器被認為是通過船運輸過來的。
遺址保護
編輯遺址1997年(平成9年)指定為國家史跡,2000年(平成12年)11月24日進一步指定為特別史跡。雖然計劃將遺址轉變為歷史公園,但是遺址全體的公有化進程還在進行中,而已經進行過發掘的區域則被填回。然而,作為「原之辻一支國王都復原公園」,這個區域正在進行重新整修。出土的文物原本被收藏在位於壹岐市蘆邊町深江鶴龜觸的「壹岐·原之辻展示館」,但是該館在2009年8月31日關閉。現在,這些文物被重新收藏在新建的壹岐市立一支國博物館中,該博物館於2010年3月14日開館,位於遺址的北邊。此外,原之辻導覽中展示了發掘的歷史和調查過程,還設置了體驗活動,如製作勾玉等,還可以觀看壹岐神樂表演。
圖冊
編輯-
原之辻遺蹟(中央部)所在的深江田原平野
-
祭儀建物群
-
主祭殿
-
王居館
-
迎賓場
-
集會所・長老家
-
物見櫓和建物群
-
交易倉
-
竪穴建物・復原赤米田
腳註
編輯- ^ 下田章吾 編著「原の辻遺跡6」『長崎県蘆辺町文化財報告書』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蘆辺町教育委員會、1993年。
- ^ 黒田日出男監修、帝國書院編集部編『図説 日本史通覧』帝國書院、2014年、36ページ
- ^ 副島和明・山下英明他 「原の辻遺跡」『長崎県文化財調査報告』1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長崎県教育委員會、1995年。
外部リンク
編輯- 原之辻遺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國指定文化財等資料庫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長崎縣埋藏文化財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壹岐市立一支國博物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全國遺蹟報告總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奈良文化財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