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民族科學院地震研究所

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民族科學院地震研究所(俄語: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землетрясений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是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民族科學院英語Kyrgyz Academy of Sciences直屬的科研機構,是吉爾吉斯斯坦的全國地震觀測和研究機構[3][2]

 吉爾吉斯政府機構
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民族科學院
地震研究所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землетрясений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俄文)
機構概要
成立時間1991年
前身機構吉爾吉斯科學院地震研究所[1]
機構駐地 吉爾吉斯比什凱克[2]
機構首長所長:[[]]
上級機構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民族科學院英語Kyrgyz Academy of Sciences[2]

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民族科學院地震研究所的前身是蘇聯時期的蘇聯地質部蘇聯科學院雙重領導的吉爾吉斯科學院地震研究所[4]。該中心的監測範圍覆蓋吉爾吉斯斯坦全境,並在吉爾吉斯斯坦各地都設立了地震觀測台站[4]

歷史

編輯

作為前蘇聯境內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區,中亞地區的地震觀測始於20世紀初[1]。1950年代前,整個蘇聯中亞地區設有地震觀測台站20餘個[1]。1965年,當時的蘇聯科學院牽頭成立了全蘇統一地震觀測系統委員會,從屬於蘇聯科學院主席團部際地震學和抗震建築委員會,形成了跨部門、跨加盟共和國的地震觀測台站格局[1]。1966年塔什干地震後,地震預測工作被作為蘇聯科學院大地物理研究所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中亞地區地震觀測網迅速擴大[1]。到80年代初,中亞地區已建成各種地震觀測台站80多個,其中的小部分分布於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

到1984年,地震固定台站數更增加到118個,並建立了地震遙測台網。此時,吉爾吉斯科學院地震研究所共有11個基準地震台和16個區域地震台,同時設立了費爾干納孕震試驗場,作為主要的地球物理研究場地[1]

蘇聯解體後,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民族科學院地震研究所成為吉爾吉斯斯坦的主要地震觀測機構,並繼續參加了中亞天山地震國際學術研討會[5]

業務

編輯

作為全國性的地震監測和研究中心,吉爾吉斯斯坦地震研究所下設多個研究部門[4]。同時,該所還經常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地震觀測與研究中心展開互動與交流,交換信息資料,發送警報信息[1]

1980年代,吉爾吉斯斯坦建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地震監測網絡[1]。吉爾吉斯斯坦地震台網分為地震台、試驗場、流動觀測隊三個部分[3]。此外,吉爾吉斯斯坦還進行了地震預報研究、深部構造研究等多個研究項目[6]

吉爾吉斯斯坦測震台網主要部署在城鎮、廠礦、試驗場等關鍵地域[1]。並對地形變等、生物前兆等15個地震前兆要素進行觀測,並對震源區岩石演變過程的動力學參數進行了長期觀測[1]

吉爾吉斯斯坦地震觀測和研究中心還積極尋求解決各類區域性問題[1]。對經濟建設、重要工業軍事設施、各水利樞紐和大型水電站進行觀測,並編制詳細的震度區劃圖[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車用太; 李友博. 苏联中亚地区地震观测系统及其监测能力. 內陸地震. 1987, (1): 102–109 (中文(中國大陸)). 
  2. ^ 2.0 2.1 2.2 正明、宗正.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地震科技合作研究进展顺利成果显著. 山西地震. 1996, (1) (中文(中國大陸)). 
  3. ^ 3.0 3.1 聶書嶺. 吉尔吉斯斯坦进入地震活跃期. 中亞信息. 2007, (12): 36–36 (中文(中國大陸)). 
  4. ^ 4.0 4.1 4.2 朱令人、王季達. 第一届天山地震预报国际讨论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召开. 內陸地震. 1992, (4): 53 (中文(中國大陸)). 
  5.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 第九届中亚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0月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召开. 中國地震局入口網站. 北京. [2017-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1) (中文(中國大陸)). 
  6. ^ 袁正明.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科学院科技代表团访问中国. 國際地震動態. 1993, (1): 22–23 (中文(中國大陸)).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