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嘉倉城遺址

河南省洛阳市的隋朝粮仓遗址

含嘉倉城遺址,即隋朝時興建的含嘉倉,由於規模巨大,四周建有圍牆,形成較為獨立的城池形態[1],位於今中國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瀍西街道所轄古倉街北端[2]的老城區。

大運河
含嘉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不詳
編號7-1973-3-009
認定時間2013年3月5日

歷史

編輯

含嘉倉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在唐代繼續擴建,東西長612米,南北寬710米,總面積43萬平方米,位置在洛陽舊隋唐古城的東北方[1]。含嘉倉是洛陽的糧倉,儲糧來源地主要是今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等地,負責關東和關中之間漕米轉運站,成為當時大型官倉之一。[3][4]天寶八年(749年),全國各主要糧倉藏糧一千二百六十五萬六千六百二十石,其中含嘉倉有五百八十三萬三千四百石[5],重要性已取代洛口倉。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年)河南大飢,「出東都含嘉倉粟七萬石,開場糶以惠河南饑民」。

發掘及保護

編輯

唐朝之後,含嘉倉隨時間而湮沒。因興建焦枝鐵路,遺址被首次發現。考古發掘於1969年,正式的發掘則是在1971年,共發掘160號窯倉在內的五座窯倉[6],這是新中國發現的第一座大型地下糧倉。由於年代久遠,該遺址目前僅存160號倉窖,其他倉窖均被城市建成區嚴重占擠。1970年洛陽博物館在對含嘉倉遺址進行了鑽探和重點發掘時找到,探出糧倉287座,窯40餘座,1972年經發掘清理160號窖,發現保存著完整的糧食,穀物顆粒清晰可辨,19、50、182號三座倉窖中出土有銘文磚、器皿、已炭化的糧食等物。已發掘的6個糧窖內出土銘文磚大量記載倉儲情況,印有年號「天授元年(690)」、「長壽元年(692)」、「通天二年(697)」。

2008年,洛陽市通過《洛陽市隋唐洛陽城遺址保護條例》,將含嘉倉城(含城門)遺址作為隋唐洛陽城重要遺址予以保護。2013年,做河南省境內的十一個子項之一,含嘉倉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7]

2023年,洛陽市考古研究院編寫的《隋唐洛陽含嘉倉城考古發掘報告》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注釋

編輯
  1. ^ 1.0 1.1 杜寶《大業雜記》雲「(東太陽門)門東街北行三里,有含嘉門,門北即含嘉城。城北德猷門。出含嘉城西,有圓璧門,門西有圓璧城。」齊東方認為含嘉倉「倉城有四門,北門已經考古發掘,門址為單門洞土木結構」。齊東方:《隋唐考古》
  2. ^ 瀍河历史. 瀍河回族區人民政府網站. 2024-01-30 [2024-07-30] (簡體中文). 公元605年,隋煬帝在洛陽營建東都城[……]並在城北(今瀍西街道辦事處所轄古倉街北端)營造含嘉倉城,是隋王朝貯糧大倉庫。 
  3. ^ 《通典·食貨十》:「自河陰候水漲涸,漕送含嘉倉。」
  4. ^ 《通典·食貨七》:「隋氏西京太倉,東京含嘉倉、洛口倉,華州永豐倉,陝州太原倉,儲米粟多者千萬石,少者不減數百萬石。」
  5. ^ 《通典·食貨十二》:「北倉六百六十一萬六千八百四十石,太倉七萬一千二百七十石,含嘉倉五百八十三萬三千四百石,太原倉二萬八千一百四十石,永豐倉八萬三千七百二十石,龍門倉二萬三千二百五十石。」
  6. ^ 記者:姜春暉,通訊員:鄧新波. 含嘉仓:深埋地下的隋唐传奇. 洛陽日報數字報刊平台. 2013-06-05 [2017-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5) (簡體中文). 
  7. ^ 洛阳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51处、54项). 洛陽市文物局網站. 2021-09-01 [2024-07-30] (簡體中文). 43 大運河(含嘉倉、回洛倉) 春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3年3月 第七批 44 洞真觀[……] 

參考書目

編輯
  • 《洛陽隋唐含嘉倉的發掘》,《文物》1972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