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善言
吳善言(1537年—?),字子遠,號近岡,直隸廣平府成安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吳善言 | |
---|---|
大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提督軍務巡撫浙江等處地方 | |
籍貫 | 直隸廣平府成安縣 |
出生 | 嘉靖十六年(1537年)八月十八日 |
逝世 | 卒年不詳 |
配偶 | 娶史氏 |
出身 | |
|
生平
編輯順天府鄉試第五十七名舉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式壬戌科會試第一百三名,三甲第二百一十名進士[1][2]。初授工部主事,補戶部,監儲上谷,積羨餘數萬金,不取,註冊存庫。官轉郎中,出守蘇州府,考績為治行第一,賜宴及金幣。調鳳陽知府,萬曆五年升陝西右參政,六年三月調山西右參政兼僉事,十二月升右僉都御史,提督軍務巡撫浙江[3]。時議汰兵餉,衆怒噪入幕府,見其孑然一身,供帳無異寒士,乃各悔恨散,因罷歸[4]。
家族
編輯曾祖吳雲;祖父吳銘;父吳淵,母史氏。具慶下。兄道、田、樂、芹[5]。
子吳維東,萬曆三十二年進士。
參考文獻
編輯- ^ 張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 ^ 魯小俊,江俊偉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 ^ 楊淮,任健,李雪梅,王麗娟,莫麗燕,楊海娜整理;冀東審訂. 阳城历史名人文存 第1册. 太原:三晉出版社. 2010年4月: 256. ISBN 978-7-5457-0204-0.
- ^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二十二》:萬曆十年三月,杭州兵變。初杭州東西二大營兵每名月給餉銀九錢,巡撫都御史吳善言奉例議減三之一,各兵稍有怨言,至是擁訴巡按張文熙,且言春汛屆期,例應防海,兼搭銅錢,不便攜帶,文熙好慰遣之,善言遽出示曰餉減已定,不願者聽其歸農。次日,兵遂大噪,三司官往諭,因圍繞不放行,文熙傳牌諭止始釋,而擁入督撫衙門,縛善言以出,痛毆之。文熙率三司官吳憲等及巡鹽御史孫旬、工部主事王謙光先後至,多方戒諭,始解散,歸善言。文熙因劾善言撫馭乖方,自貽感辱;杭嚴道僉事王許之、都司魯邦、游擊呂應陽無馭眾法,各罰治。至於營卒受朝廷豢養,即月餉少減,自宜聲訴,以聽議處,乃敢瞑目橫行,且以秉鉞重臣而公行戮辱,法紀凌夷尚可言乎?應嚴治首惡,以定人心。孫旬亦言募兵難散,餉不可減,衛弁統轄未便,游擊難於議裁。會城倉庫獄囚所系,匪細而門禁悉付烏合,恐有他虞,此曹驕悍,今又造此大釁,各懷疑畏。近日倭奴竊窺防汛,盡屬若輩,萬一從此解體,卒有警何以應之?宜勾補軍丁,時加訓練,客兵有缺,即以補之。兵聚則勢重,散處則勢輕。今防汛分哨之地,各有兵備,汛畢即隸各道,不必盡歸會城。且治監軍道、游擊、都司以不能鈐轄之罪,因言兵變之後,奸宄睥睨,必得才望大臣為之彈壓,而又重其事權,假之歲月,庶亂可定耳。部覆以聞,上以兵部侍郎張佳胤代吳善言巡撫,仍聽便宜行事,而勒善言歸。降王許之三級調用,奪魯邦、呂應陽俸各囗年
-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登科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