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廣義(1908年—1985年),河北省承德人,漢族。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軍官。內蒙古軍區騎兵第五師師長、烏蘭察布軍分區司令員、哲里木盟軍分區司令員。

生平

編輯

東北軍出身。為適應平北地區對敵鬥爭需要,1941年5月八路軍平北游擊支隊奔襲崇禮縣獅子溝據點,繳獲40多馬匹。熊尚林帶領二大隊打下了大囫圇警察署,繳獲50多馬匹。在赤城縣鵰鶚鎮石頭堡村組建騎兵第一連。幾次戰鬥後,1941年底平北軍分區從騎兵一連抽出部分骨幹組成了騎兵二連。兩個騎兵連合編為第四十團下屬的騎兵大隊,大隊長老紅軍李忠志,大隊政委劉德彪,吳廣義任副大隊長。海陀山區不適宜騎兵活動,活動在赤城北部的沿壩地區。到1942年春,騎兵大隊已發展到300人,人手一支步槍或馬槍,還有4挺機槍,部分配馬刀,以赤城馬營、松樹堡(今屬馬營鄉)和獨石口一帶為根據地,向壩上沽源張北寶昌崇禮等縣據點出擊,開闢新區。1943年4月,騎兵大隊脫離四十團建制,改編為龍崇赤支隊,劉德彪任龍崇赤聯合縣縣委書記兼支隊政治委員。[1]1943年春末日偽軍近萬兵力分六路向龍崇赤根據地鐵壁合圍,拉網式大掃蕩。1943年5月5日在沽源崇禮交界處伏擊日軍小島指揮官和西辛營子警察署署長帶領的掃蕩部隊,擊斃小島指揮官,斃傷30多人,俘30多人。1943年春,四打沽源縣谷咀窯子據點。1943年任支隊長。1944年,以第四十團副參謀長身份指揮騎兵一連化妝成滿洲國軍智取小河子據點,繳獲上百馬匹;[2]同時,騎二連配合八路軍四十團第一連攻打西辛營據點,繳獲機槍兩挺,步槍近百支。隨後又打下了大灘據點。1944年10月平北地分委、辦事處撤銷龍崇赤聯合縣,所屬區域一部分劃歸鄰縣,另一部分建立中共赤(城)(沽)源聯合縣委員會和赤源聯合縣政府,縣委書記方城,縣長姚彤華/楊磊之,縣支隊隊長吳廣義,陳懷初副政委,李夏祥副支隊長,有400多人。赤源聯合縣轄境南起赤城獨石口東柵子(屬鎮寧堡),北達壩上草原,東至白河,西到崇禮門扇川。1945年1月,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決定撤銷平北地分委、辦事處、支隊,恢復建立中共第十二 (平北)地委、行署、軍分區。1945年6月,為進一步開闢察北地區,十二地委撤銷了赤源聯合縣建制,將所屬區劃一部分歸赤城縣,另一部分劃歸新組建的沽源縣,中共張北工委和張北辦事處也相應改建為張北縣。1945年的4月下旬,張北工委接收了騎兵大隊的二連。5月1號,殲滅敵一個中隊,騎兵二連由六十幾個人裝備到一百二十幾個,也給新組建的騎兵三連幾十匹馬。6月份打下驛馬圖據點,繳獲100來條槍,50多匹馬,把騎兵三連完全裝備好。根據中共冀察區委的指示,為全面推進察北的抗日鬥爭,十二地委成立了中共察北地分委、察北辦事處和察北騎兵支隊。7月,為了區別於十三地委成立的察北地分委、察北辦事處和察北支隊。遂改稱為察蒙地分委、察蒙辦事處和察蒙騎兵支隊。劉書亭任地分委書記,柴書林方誠任副書記,柴書林兼察蒙辦事處主任。察蒙騎兵支隊支隊長賴富(軍分區司令部作戰科長、十團參謀長、四十團團長),吳廣義任副支隊長,政委劉書亭,副政委蕭澤泉方誠。支隊轄3個騎兵連,2個步兵連,共600多人。[3]8月11日,晉察冀軍區指示察蒙騎兵支隊赴多倫化德張北等地與蘇蒙聯軍會師。1945年8月19日至8月22日配合蘇蒙聯軍完成狼窩溝戰鬥,蘇蒙聯軍擊斃日軍200餘人,俘虜660人,犧牲蘇聯紅軍54人、蒙古人民軍12人,300多名蘇蒙聯軍官兵負傷。[4]張家口光復後,方誠、吳廣義率領八路軍察蒙騎兵支隊騎兵一連解放張北、康保和尚義[5],騎兵二連在沽源、多倫、寶昌,騎兵三連解放商都。到1945年的9月初,擴編為3個騎兵團:一連為主組成一團,二連為主組成二團,三連為主與察南的察北地分委陳宗坤帶的一個小連共同組成三團。每個團包含三個大騎兵連、兩個小騎兵連、一個警通連、一個火力連(重機槍)。政治部主任曾凡有,一團團長吳廣義,二團團長李盛才//喬雨生,三團團長胡德利,一團政治部主任李岩。1945年8月,以三個騎兵團為基礎,晉察冀軍區成立察北軍分區(十九軍分區),陳宗坤任司令員,賴富任軍分區副司令。轄張北商都康保尚義興和(1945年10月劃出屬綏遠)、崇禮(1945年10月劃入)、化德多倫寶源(寶昌、沽源)9個縣。從1945年的10月到1946年的8月察北剿匪。解放戰爭中,察北地區依靠這些騎兵,除了縣城和主要的鎮店之外,鄉村長期堅持住了。對鞏固錫察草原解放區,支撐內蒙,起了很大作用。內蒙古錫察軍區也組織了兩個小騎兵師,配合察北。1949年察北騎兵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第三師,參加了開國大典。後在張家口萬全縣跟騎一師、中南騎兵團合編為騎兵第一師,沿革為新疆軍區步兵第八師。[6]

1947年1月17日察北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梁振中、地委副書記蘇克勤、軍分區司令員陳宗坤、副司令員吳廣義指揮察北軍分區三個主力騎兵團和康保、寶源、化德三縣縣大隊計1500人,由崇禮揮師北上,取道寶源,西進攻打康保城。1947年1月20日重創敵人之後,部隊安全撤往沽源、多倫、豐寧三縣交界處。這次攻城,雖未拿下城池,但有力打擊了康保守敵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康保人民的鬥志。[7]

1948年10月成立錫察軍區烏力吉敖喜爾任司令員,吳廣義任副司令員,蘇克勤為副政委,統一指揮錫察巴烏地區的內蒙古騎兵11師、騎兵16師等部隊,擔負解放察北地區、占領張北一線,從北面形成對張家口的包圍、堵擊,防止敵人西逃綏遠的戰鬥任務。1949年5月「內蒙古人民解放軍騎兵16師」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軍區騎兵第5師」,師長吳廣義,劉景平任政委。轄第13、14、15團。[8]全師在師長吳廣義、政委寒峰、副政委陳赤虹和參謀長武能齊的率領下於1950年1月中旬從玫瑰營子出發,行軍700餘里,於2月12日進入伊克昭盟達拉特旗。3月下旬,騎五師師長吳廣義、參謀長武能齊和政治部主任張華庭率十三、十四兩團的全體指戰員,開到伊盟政府所在地札薩克旗,會同伊盟部隊和陝北地方武裝,經過兩個多月數十次戰鬥,基本肅清盤踞在陝北及伊盟一帶的慣匪張廷芝、高懷雄、張世華以及奇玉山、劉寶才和奇門肯等匪幫。[9]1950年7月,伊盟軍區接上級命令,由札旗新街遷往達旗小淖,與騎五師合併,成立伊克昭盟軍分區,司令員王悅豐,政委高增培,副司令吳廣義(1950年7月至1952年6月)、高平,副政委寒峰陳赤虹,參謀長武能齊,副參謀長胡逢泰[10]

1957年8月至1958年5月任烏蘭察布軍分區司令員。1958年5月至1964年7月任哲里木盟軍分區司令員。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于淑霞:《党史人物——刘德彪》,来源: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官网. [2021-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7). 
  2. ^ 孟宪昌 靳军:“将军鏖战海陀山”,来源:张家口新闻网,2015-08-17. [2021-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7). 
  3. ^ “挺进察北”,来源:中共张家口市委党史研究室网站,2021-07-23. [2021-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7). 
  4. ^ 郎琦:“1945年最早与苏军会师的中共军队考略”. [2021-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7). 
  5. ^ “康保县历史沿革”,来源:张家口康保县长安网 >> 县情. [2021-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7). 
  6. ^ 翟丽芳 黄一飞:《寻访平北铁骑兵(三)》,来源: 河北电广传媒,2017-03-02. [2021-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7). 
  7. ^ 《康保县地方斗争史》,来源:康保县官网. [2021-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7). 
  8. ^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內蒙古騎兵史》,遼寧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ISBN: 9787805279251
  9. ^ [鄂爾多斯市檔案史志館 李新民 葛雲鵬:「伊盟黨組織活動及幹部沿革 (十五)」,《鄂爾多斯日報》2021年07月13日]
  10. ^ [ 《伊克昭盟蒙漢騎兵支隊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