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安多尼堂 (華沙)

聖安多尼堂(Kościół św. Antoniego Padewskiego)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堂區教堂,位於波蘭華沙市中心的塞納托斯卡街31/33號。

華沙聖安多尼堂
Kościół św. Antoniego Padewskiego w Warszawie (Śródmieście)
地圖
52°14′34″N 21°00′23″E / 52.242778°N 21.006389°E / 52.242778; 21.006389
位置華沙
國家/地區波蘭
所屬宗派羅馬天主教
官方網站www.swietyantoni.com.pl
歷史
創建者齊格蒙特三世
奉獻聖安多尼
建築
建築師/公司西蒙·朱塞佩·貝洛蒂
竣工日期1668-1680
行政
總教區華沙

建築

編輯

華沙第一座巴洛克教堂,立面簡單,有中殿、矩形內部和兩個小堂。門廊有一個18世紀的格子木架,側祭壇有聖方濟各聖安多尼的聖像,由拉法·哈齊維茨繪製,還有 十字架上的基督像,由漢尼拔·維尼西繪製。

長廊里有許多死者的墓志銘(包括作家克萊門蒂娜·霍夫曼諾娃、畫家拉法·哈齊維茨、詩人斯坦尼斯瓦夫·賈喬維茨、維爾紐斯市長威克托·馬拉澤夫斯基,和斯坦尼斯瓦夫·恩格勒,二戰期間被殺害的人、在納粹集中營死亡的人,以及為保衛國家而戰的波蘭士兵。

歷史

編輯

1611年,齊格蒙特三世建立了這個地點的第一座教堂,以慶祝他贏得了斯摩棱斯克戰役。由於事件發生在6月13日,聖安多尼被選為教堂的主保聖人。眾議院決議將該堂委託給方濟各會

1657年瑞典入侵期間,原來的木製教堂被拉科齊·捷爾吉二世領導的盟軍摧毀。

1668年至1680年間,城督斯坦尼斯瓦夫·斯卡舍夫斯基用磚建造了新教堂。1679年,波茲南主教斯德望·維茲博夫斯基祝聖了教堂。教堂可能是按照西蒙·朱塞佩·貝洛蒂的設計建造的。教堂內的雕塑是揚·傑茲·普勒施的作品。

國王揚三世·索別斯基經常造訪這座教堂。1734年至1735年,國王奧古斯特三世為他和他的妻子在聖壇右側建造了一個包廂(王室夫婦住在隔壁的薩克森宮)。1766年,修道院藏匿了著名的賈科莫·卡薩諾瓦,弗朗西塞克·克薩維·布拉尼斯基通緝了他。

從1767年至1781年,修建了聖母小堂,1792年修建了迴廊,與側翼垂直,由希拉蕊·斯皮洛夫斯基設計。1850年,立面的龕楣中添加了聖母像。1851年,安東尼·梅辛在教堂的山花上放置了聖母像。

1866年,堂區成立。1867年,一月起義被鎮壓後,方濟各會解散,該堂由教區神父接管。隨後幾年,正祭台被移到聖壇的牆壁上,詠經席和祭衣間也被拆除。

1895年,溫森特·博加奇克建造了聖家小堂。1907年,建造了耶穌聖心小堂。

1944年起義期間,教堂遭到德國軍隊的嚴重破壞。尤其受到影響的是側祭壇、講道壇和管風琴、聖家小堂、格柵和小堂灰泥拱門的一部分,還有100多人在此被處決。

1949年,該堂再次移交給方濟各會。1950年至1969年,該堂根據卡羅爾·西曼斯基的設計重建。1969年1月18日,Stefan Wyszyński樞機祝聖了正祭台。

參考

編輯
  • Encyklopedia Warszawy, Wydawnictwo Naukowe PWN. Warszawa. 1994. Page 96. ISBN 83-01-08836-2 (in Polish).
  • The parish's website in Polis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