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爾·法約勒
此條目可參照法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2年11月23日) |
馬里·埃米勒·法約爾(Marie Émile Fayolle) (1858年5月15日—1928年8月27日) 第三共和國時期的法國元帥。
馬里·埃米勒·法約爾 |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法國勒皮昂沃萊 | 1858年5月15日
逝世 | 1928年8月27日 法國巴黎 | (70歲)
國籍 | 法國 |
專業 | 軍人 |
宗教信仰 | 天主教 |
獲獎 | 大十字榮譽軍團勳章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法國 |
服役 | 法國陸軍 |
服役時間 | 1873-1919 |
軍階 | 法國元帥 |
部隊 | 第四集團軍 第六集團軍 第一集團軍 |
參戰 | 第一次世界大戰 |
法約爾就讀於巴黎綜合理工學院,1873年畢業。在炮兵部隊服役,從1897年到1908年,在法國高等軍事學院(École supérieure de Guerre)擔任炮兵專業教官,他在1914年退休,軍階為准將(brigadier general)。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法約爾被法國總司令約瑟夫·霞飛召回現役,負責指揮第七十師。
1916年,法約爾任第六集團軍司令,在北方集團軍群的費迪南德·福煦的指揮下參加了索姆河之戰。1917年初,法約爾調任第一集團軍司令,1917年4月菲利普·貝當被任命為總參謀長,法約爾則轉任中央集團軍群司令,法約爾對福煦失望,他原本希望自己能取代貝當在1917年5月接替羅貝爾·尼維勒擔任法軍總司令。
1917年11月16日,義大利人在卡波雷托失利,法約爾與六個師被調到義大利任法軍遠征軍總司令,1918年3月他被召回法國,負責指揮55個師的超強後備集團軍群,組織了梅茲地區的對德軍的反攻。第二次馬恩河戰役勝利之後,他參加了盟軍反攻,直到戰爭結束。
戰後,他任帕拉蒂納(Palatinat)和萊茵黑森(Rheinhessen)地區占領軍指揮官和盟軍控制委員會的成員,1920年被選為法國最高軍事委員會(French Conseil Supérieur de la Guerre)的成員。第二年2月19日,他被亞歷山大·米勒蘭總統授予法國元帥。
1921-1924年他任航空總監。1928年8月27日逝世於巴黎。
法國榮軍院(Les Invalides)前面有法約爾元帥的一尊雕像。
榮譽
編輯-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Légion d'honneur)
- 騎士勛位Knight - 30 December 1890
- 軍官勛位Officer - 30 December 1911
- 司令官勛位Commander - 11 October 1914
- 大軍官勛位Grand Officer - 3 October 1916
- 大十字勛位Grand Cross - 10 July 1918
- 軍人勳章(Médaille militaire) - 21 October 1919
- 1914-1918年法國戰爭十字勳章(Croix de Guerre)
- 傑出服務勳章(美國) (US)
參考資料
編輯- Chisholm, Hugh (編). Fayolle, Marie-Emil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2版. London & New York: Th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Company.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