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闕

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室闕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中嶽廟前500米處,是中嶽廟具有象徵意義的大門。[1]屬於禮制建築。

太室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河南省登封市
坐標34°27′6.73″N 113°4′4.08″E / 34.4518694°N 113.0678000°E / 34.4518694; 113.0678000座標34°27′6.73″N 113°4′4.08″E / 34.4518694°N 113.0678000°E / 34.4518694; 113.0678000
分類古建築
時代東漢
編號1-48
登錄1961年

歷史 編輯

  • 太室闕於東漢安帝元初五年(118年)由陽城長呂常主持建造,本是漢代太室山廟前的神道闕,太室闕與少室闕、啟母闕並稱為「中嶽漢三闕」。
  • 時期,這裡的香火非常興盛。
  • 明朝時期,崇禎十四年(1641年)三月岳廟失火,大殿兩廡俱燼。
  • 順治十年(1653年)在重修之後,基本恢復了宋金時期的布局和規模。
  • 1949年前曾在石闕外建保護房以庇護。
  • 1971年將太室闕附近保存與發現的闕頂石殘件,經過核對後,修復了東闕頂部。

結構 編輯

太室闕坐北面南,分東、西兩闕,中間距離6.75米。闕高3.965米,每闕由連在一體的母闕子闕構成,子闕在母闕外側,個頭較低,全部為石結構,分別由台基闕身闕頂三部分組成。台基一共2層,高0.59米,由素面石條砌成。闕身則由8層石條砌成。最上一層呈巨斗形,邊沿飾波浪紋或二方連續雲紋。其下一層呈長方形,各面均雕刻有乳釘紋。各面以減地平的雕刻技法雕飾有雞、兔、鳥、魚、吉祥羊頭、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亭閣、鋪首銜環、車馬出行、雜技表演等畫像。特別是雕刻在東闕南面的小耳、短尾、長鼻子似象非象的動物較為罕見。闕頂呈廡殿式,雕有正脊、垂脊、屋面瓦壠以及椽子等。脊端雕飾蒂紋瓦當。闕身刻銘受侵蝕嚴重,現存可辨認的有西闕南面篆書題額和北面子闕檐以隸書字體刻的26行文字。[2]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太室阙. [2010-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3). 
  2. ^ 太室阙. 河南旅遊網.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