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迪勒萬格

奧斯卡·保羅·迪勒萬格(德語:Oskar Paul Dirlewanger;1895年9月26日—1945年6月7日),又譯奧斯卡·保羅·迪爾旺加,是德國的軍官(親衛隊上級領袖)、戰犯。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納粹親衛隊懲戒部隊迪勒萬格旅英語Dirlewanger Brigade的創始人及司令官,並犯下了戰爭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些罪行。他也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後爆發的衝突以及西班牙內戰。據報道稱,他在二戰後死在了盟軍的監獄裡。對於迪勒萬格,蒂莫西·斯奈德評論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沒有幾個人能比迪勒萬格殘酷」。[1]

奧斯卡·迪勒萬格
Oskar Dirlewanger
1944年的迪勒萬格
出生1895年9月26日
 德意志帝國巴伐利亞王國維爾茨堡
逝世約1945年6月7日(1945歲—06—07)(49歲)
 盟軍占領下的德國符騰堡-霍亨索倫阿爾茨豪森
效命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國
軍種德意志帝國陸軍
禿鷹軍團
武裝親衛隊
軍階親衛隊上級領袖
統率迪勒萬格旅英語Dirlewanger Brigade
參與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

西班牙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獲得勳章騎士鐵十字勳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

編輯

迪勒萬格出生在維爾茨堡。1913年,他加入了普魯士皇家陸軍。一戰爆發後,他進入一戰西方戰線上的第123「卡爾國王」擲彈兵團(第13(皇家符騰堡)軍英語XIII (Royal Württemberg) Corps的一部分)中擔任機關槍手,並參與了德國入侵比利時,後來又前往法國作戰。他先後六次負傷,被授予第二級和第一級鐵十字勳章。戰爭結束的時候,他已經是駐紮在東方戰線上的南俄羅斯和羅馬尼亞的一個連隊的中尉。[2]戰爭停火之後,迪勒萬格所在區域的部隊按照命令,被集中拘禁英語Internment在羅馬尼亞,不過,迪勒萬格違抗命令,帶著幾支部隊的600名士兵返回了德國。[3]據德國傳記作家克努特·施湯(德語:Knut Stang)所言,戰爭是決定迪勒萬格日後的人生和他的「恐怖戰爭」方式的一個因素,因為「他本來就擁有非道德的人格、酗酒的習性和施虐狂的性取向,而一戰中那暴力、野蠻的經歷,使他的人格進一步破碎。」[4]

戰間期

編輯

一份警方報告顯示,一戰結束後的迪勒萬格是個「精神不穩定、愛好暴力、酗酒,且會在吸毒後勃然大怒,從而引發暴力事件的人」。[5]迪勒萬格加入了幾個德國自由軍團(右翼準軍事民兵組織),前往魯爾薩克森與共產黨作戰,又去到上西里西亞鎮壓波蘭民族主義者。1920年-1921年,他作為自由軍團成員,鎮壓了支持德國十一月革命的幾個城市。[6]後來,他組建起了學生武裝組織「符騰堡『公路看守人』」。[2]

1921年復活節那天,迪勒萬格乘坐一列裝甲列車,前往被德國共產黨黨員馬克斯·赫爾茨英語Max Hoelz領導的民兵組織占領的桑格豪森。該組織之所以襲擊並占領桑格豪森,是因為想要激發工人起義。[2][6]迪勒萬格抵達後就對民兵組織發動了攻擊,然而攻擊被擊退,迪勒萬格軍的退路也被切斷。當天晚上,親政府的部隊趕來支援迪勒萬格,民兵組織只好撤退。本次行動中,迪勒萬格的腦袋被一發子彈擦傷。納粹黨掌權後,迪勒萬格在1935年被譽為「趕走赤色恐怖分子的解放者」,從而成為了桑格豪森的榮譽市民。[2]

參加民兵組織的同時,迪勒萬格還在法蘭克福大學學習,並於1922年獲得政治科學博士學位。[7]次年,他加入了納粹黨和衝鋒隊,後來又加入了親衛隊。1928年-1931年,迪勒萬格在愛爾福特一家猶太家族所有的紡織廠任執行董事,這段時期里,他放棄了自己的衝鋒隊隊員身份,但仍然在給予衝鋒隊經濟資助,資助用的錢可能是從紡織廠里盜用的。[8]迪勒萬格還在銀行和針織廠工作過。[7]1933年納粹掌權英語Nazi seizure of power,迪勒萬格被授予海爾布隆職業介紹所所長的職位。這一職位對於納粹基層領導人十分關鍵。[9]

迪勒萬格多次因非法持有武器和挪用公款被定罪。1934年,他因為強姦德國少女聯盟的一名14歲少女、非法使用政府車輛和酒駕致使車輛損壞,而被判處兩年監禁。同時,他的工作、博士學位和軍事榮耀也被剝奪,他還被開除出了納粹黨。從路德維希堡監獄中獲釋後,他又因犯下類似的罪行而被逮捕,這一次,他被送進了韋爾茨海姆集中營。喬治·H·斯坦認為,把犯人送進集中營,是當時德國處置異常性行為罪犯的標準做法。[10]也有說法指出,迪勒萬格被送進集中營,其實是因為他製造了一場騷亂,還藉此要求總理府撤銷對他的指控。[11]在迪勒萬格的戰友、一位納粹黨基層幹部戈特洛布·貝格爾(他也是親衛隊領袖海因里希·希姆萊多年以來的私人朋友,當時,他已經是親衛隊行政部的部長)的親自干涉下,迪勒萬格被釋放,回到了親衛隊總後備隊中。

此後,迪勒萬格加入了西班牙外籍兵團,在西班牙內戰中為國民軍作戰。[10]他在貝格爾的幫助下調任到了德國的禿鷹軍團[7]並在那裡從1936年開始,服役到1939年,中途先後三次負傷。憑藉自己在西班牙的服役經歷,迪勒萬格申請重新考慮他的案件,在貝格爾的進一步干涉下,結果如他所願。[12]迪勒萬格的納粹黨籍得到了恢復,不過,分配給他的黨員編號比原來的要大(#1,098,716)。法蘭克福大學也恢復了他的博士學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

二戰初期,迪勒萬格志願參加武裝親衛隊,獲得了親衛隊上級突擊隊領袖的軍階。他最終成為了迪勒萬格旅英語Dirlewanger Brigade(迪勒萬格旅在組建時是個營,後來依次升級為團和旅,最後成為了師)的旅長。迪勒萬格旅原本由一小隊前偷獵者和出身平凡的士兵組成,而採用偷獵者的原因,是人們相信偷獵者出色的追蹤能力和射擊能力有助於在戰鬥中對抗游擊隊。後來,迪勒萬格旅開始徵募越來越多的德國罪犯(平民和軍人都有)和集中營囚犯。再然後,精神病人、同性戀和被拘禁的吉普賽人也被徵召進了迪勒萬格旅。到了戰爭末期,迪勒萬格旅甚至會去招募反納粹的政治犯。

迪勒萬格旅最開始在波蘭總督府執行安全任務,迪勒萬格本人則在舊齊庫夫英語Stary Dzików勞改營英語Arbeitslager擔任骷髏總隊的司令官。他所在的勞動營後來受到了親衛隊法官格奧爾格·康拉德·摩根英語Georg Konrad Morgen的調查,結果是,摩根指控迪勒萬格不僅肆意殺人、貪污腐敗,還弄髒了自己的種族英語Rassenschande(因為這一指控,摩根不僅職銜被降低,還被發派到東方前線)。[13] 摩根說:「對於人民,迪勒萬格是個恐怖可憎的傢伙。他多次搶劫盧布林隔都,又向那裡的人勒索贖金。」迪勒萬格和他的朋友們為了娛樂,會把女猶太囚犯的衣服扒下來,用鞭子抽打她們,再給她們注射番木鱉鹼,以觀看她們抽搐至死的模樣。[14]勞爾·希爾伯特英語Raul Hibert表示,舊齊庫夫勞改營屬於「最先傳出屍體造肥皂傳言英語Soap made from human corpses的勞改營」。[15]傳言稱,迪勒萬格「將女猶太人的屍體砍碎,再輔以馬肉煮沸,以此法制出肥皂。」[16]

彼得·隆格里希英語Peter Longerich認為,迪勒萬格擔任領導時仍在「酗酒、搶劫、實施虐待暴行、強姦和謀殺——然而,他的靠山貝格爾,還有希姆萊,都容忍了他的暴行,而這是因為,兩人迫切需要迪勒萬格這樣的人來打擊『次等人類』。」[17]親衛隊旅隊領袖奧迪洛·格洛博奇尼克在寫給希姆萊的信中推薦迪勒萬格,說他「管理齊庫夫的猶太營……非常出色。」[18]戰後的紐倫堡審判中,貝格爾說道:「千萬別這麼說,迪勒萬格博士可不是個好人。但是,他卻是個好士兵,他唯一犯的錯就是太愛喝酒。」[19]

1942年2月,迪勒萬格旅受命去往白俄羅斯鎮壓匪徒(即土匪戰爭英語Bandenbekämpfung)。蒂莫西·斯奈德在作品《血染之地: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歐洲英語Bloodlands: Europe Between Hitler and Stalin》中寫道:「迪勒萬格喜歡把居民驅趕到穀倉里,然後把穀倉點燃,再用機關槍射擊從穀倉里逃出來的人。」[1]理察·羅茲則在作品《死亡大師》中說,迪勒萬格和他的旅隊「於1942年抵達白俄羅斯後,就開始強姦、折磨當地的少女,又用別動隊的方式屠殺猶太人。」"[20]斯奈德保守估計當時還是個團的迪勒萬格旅至少殺害了三萬白俄羅斯平民。[1]希姆萊十分清楚迪勒萬格的惡行劣跡,卻以表彰迪勒萬格旅為由在1943年12月5日給他頒發了金質德國十字勳章,並讚揚了迪勒萬格旅的許多次行動,比如科特布斯行動英語Operation Cottbus(1943年5月-6月),據迪勒萬格的報告,旅對在這次行動中消滅了超過14,000「土匪」。

 
1944年,駐紮在華沙市中心的迪勒萬格旅

1944年中期的巴格拉季昂行動中,迪勒萬格旅遭蘇聯紅軍重創。隨後,旅隊被迅速改造成「衝鋒旅」,並被派去鎮壓華沙起義。歷史學家馬丁·溫德羅英語Martin Windrow寫道,迪勒萬格在1944年夏季帶著他的那隊「屠夫、強姦犯和強盜去鎮壓華沙起義。不久,他們就犯下了許多……壞不堪言的罪行。」[21]迪勒萬格旅參與了華沙的沃拉大屠殺,他們和警察一起,圍捕並射殺了四萬左右的平民,其中,大部分謀殺發生在兩天之內。[1]旅隊成員還一邊唱著流行歌謠《慕尼黑有個啤酒廠》,一邊燒毀了沃拉區三所住有病人的醫院,並把護士抓起來「連同醫生一起鞭打、輪姦再赤身裸體地吊死」。[1]後來,「他們走向華沙老城,沿路喝酒、強姦並屠殺所有平民與長得像起義者的人,無論男女老少。」[2] 抵達老城後,他們謀殺了約三萬平民,又射死了在德國人設立的戰地醫院中治療的數千傷患,最後還用噴火器把醫院燒毀。[1]親衛隊上級集團領袖埃里希·馮·登·巴赫-熱勒維斯基(他是安定華沙的軍隊的總司令及迪勒萬格在白俄羅斯時的上司)形容迪勒萬格擁有「典型的僱傭兵天性」。[22]戰後,海因茨·古德里安聲稱,作為陸軍總司令部的參謀長,他曾建議希特勒讓迪勒萬格旅撤出華沙,而在那時,希姆萊的聯絡官菲格萊因竟然贊同古德里安,說:「他說得對,元首。那些人真的是群無賴!」[23]然而,希特勒仍向迪勒萬格旅表達讚賞。[23]

作為鎮壓起義、恐嚇居民的「豐功偉績」的表彰,迪勒萬格得到了最後一次晉升——1944年8月15日,他獲得了親衛隊上級領袖的軍階。當年10月,因受到他在華沙的上司親衛隊集團領袖海因茨·賴內法特(戰後,賴內法特謊報了自己在華沙的官職,甚至否認迪勒萬格是他的下級)的推薦,他被授予騎士鐵十字勳章[13]

隨後在1944年10月,迪勒萬格率領旅隊前去鎮壓斯洛伐克民族起義。最終,他被派往匈牙利和德國東部的前線,去對戰不斷進軍的紅軍。1945年2月,旅隊再次擴充,被指派為親衛隊擲彈兵師。同月,迪勒萬格在布蘭登堡古本附近與蘇聯紅軍作戰時,胸口被子彈擊傷,這是他第十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在戰爭中負傷。4月22日,他躲了起來。

歷史學家和研究員們一致把迪勒萬格描述為極端殘忍的人,例子有:「精神變態的殺手、性侵害兒童的慣犯」(史蒂文·扎洛加英語Steven Zaloga[24];「暴力的施虐狂」(理察·羅茲[20]和「滅絕人類的專家、施虐愛好者和戀屍癖」(J·鮑耶·貝爾英語J. Bowyer Bell)。[25]

逝世

編輯

1945年6月1日,迪勒萬格在上施瓦本英語Upper Swabia阿爾茨豪森鎮附近一座偏僻的獵人小屋裡,穿著平民衣服用著假名字躲藏時,被法國占領區當局捕獲。據傳聞稱,他被一個前猶太集中營囚犯認出,於是被關進了拘留所。他於5日到7日期間死在了阿爾茨豪森的拘留所里,有可能是被虐待死的。[7][26][27]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Timothy Snyder, Bloodlands: Europe Between Hitler and Stalin, page 241-242, 304
  2. ^ 2.0 2.1 2.2 2.3 2.4 French MacLean (1998) The Cruel Hunters: SS-Sonderkommando Dirlewanger Hitler's Most Notorious Anti-Partisan Uni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chiffer Pub. p. 37. ISBN 0764304836.
  3. ^ Ingrao, p. 54
  4. ^ Knut Stang (2004) "Oskar Dirlewanger: Protagonist der Terrorkriegsführung" in Mallmann, Klaus-Michael (ed.) Karrieren der Gewalt: Nationalsozialistische Täterbiographien.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Darmstadt. p. 77. ISBN 353416654X.
  5. ^ Longerich
  6. ^ 6.0 6.1 Die Einheit Dirlewanger – Institut für Zeitgeschichte (PDF). [10 Januar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2-28). 
  7. ^ 7.0 7.1 7.2 7.3 Wistrich, Robert S. (2001). Who's Who of Nazi Germany: Dirlewanger, Oska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outledge, p. 44. ISBN 0-415-26038-8.
  8. ^ Ingrao, p. 63
  9. ^ Ingrao, Christian. The SS Dirlewanger Brigade: The History of the Black Hunters. Simon and Schuster. 1 July 2013 [27 December 2019]. ISBN 16263648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10. ^ 10.0 10.1 George H. Stein (1984). The Waffen S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英語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 266. ISBN 0-8014-9275-0.
  11. ^ Ingrao, p. 71
  12. ^ Maguire, Peter H. (2002). Law & War: An American St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p. 163. ISBN 978-0-231-12050-0.
  13. ^ 13.0 13.1 Philip W. Blood, Hitler's Bandit Hunters: The SS and the Nazi Occupation of Europe英語Hitler’s Bandit Hunters
  14. ^ Richard Grunberger (1971). The 12-Year Reich: A Social History of Nazi Germany, 1933–1945.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p. 104. ISBN 0030764351.
  15. ^ David Crowe (2004) Oskar Schindler: The Untold Account of His Life, Wartime Activities, and the True Story Behind the List. Basic Books. p. 346. ISBN 081333375X.
  16. ^ Myths : Center for Holocaust & Genocide Studies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Chgs.umn.edu. [10 Januar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5). 
  17. ^ Longerich, pp. 345–346
  18. ^ Longerich, p. 831
  19. ^ French L. MacLean (2007) Thanks God That's Gone to the Butcher: 2000 Quotes from Hitler's 1000-year Reich. Schiffer Publishing. p. 23. ISBN 0764327860.
  20. ^ 20.0 20.1 Richard Rhodes, Masters of Death: The SS-Einsatzgruppen and the Invention of the Holocaust
  21. ^ Martin Windrow英語Martin Windrow (1984) The Waffen-SS. Osprey Publishing. p. 26. ISBN 0-85045-425-5.
  22. ^ Andrew Borowiec (2001) Destroy Warsaw!: Hitler's Punishment, Stalin's Revenge.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 101. ISBN 0275970051.
  23. ^ 23.0 23.1 Richie, Alexandra. Warsaw 1944: Hitler, Himmler, and the Warsaw Uprising.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3: 354 [11 February 2020]. ISBN 146684847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6). 
  24. ^ Steven J. Zaloga英語Steven Zaloga (1982) The Polish Army 1939–45. Osprey. p. 25. ISBN 0-85045-417-4.
  25. ^ J. Bowyer Bell英語J. Bowyer Bell. Besieged: Seven Cities Under Siege. Routledge. 2006: 190 [2019-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6). The other, the Dirlewanger SS Brigade, was composed of German convicts on probation and led by Oskar Dirlwanger, an expert in extermination and a devotee of sadism and necrophilia.  ISBN 1412805864.
  26. ^ Walter Laqueur, Judith Tydor Baumel. Dirlewanger, Oskar. The Holocaust Encyclopedia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1: 150 [24 June 2012]. ISBN 0300084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27. ^ Walter Stanoski Winter, Struan Robertson. Winter Time: Memoirs of a German Sinto who Survived Auschwitz. 2004. Page 139. ISBN 1-902806-38-7.

引用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