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忠(1822年—?),字進廷遂庵,號蓉先[1]蓉仙胡氏漢軍正藍旗人(屬正藍旗漢姓滿洲旗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清代書法家。

生平

編輯

咸豐元年辛亥(1851)順天鄉試科舉人,同治二年癸亥(1863)恩科進士。由廩膳生玉碟館謄錄官,直隸易州訓導東光縣教諭世襲雲騎尉,同治六年(1867)以知府銜選用直隸州湖南沅陵縣知縣,又屬湖南宜章縣(今屬郴州市)知縣;歷任同治六年(1867)丁卯科、九年(1870)庚午科、光緒二年(1876)丙子科、五年(1879)己卯科湖南鄉試同考官。同治七年,重修沅陵縣學(載曾國荃《湖南通志》卷65)。

任職湖南時,與郭嵩燾多有交往;郭嵩燾在其日記中稱守忠為「守蓉仙」;守忠曾撰寫《新寧縣誌序》;「守蓉仙從弟多子受(多祉,其胞兄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進士胡俊章)請為題主,裕蓉坪(正黃旗漢軍裕慶,湖南衡州府、長沙府知府,督辦湖南第一家機械工廠——寶善成機器製造公司,生產出湖南第一批電燈)、恩小農(正黃旗滿洲、道光己亥科舉人恩榮,湖南沅江縣、臨湘縣知縣,編修並序《臨湘縣誌》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恩榮妻侄子、咸豐十年(1860年)庚申恩科進士覺羅松阿達)為陪賓,黃荃生呈閱儀節」(據《郭嵩燾全集》,2012)。

清代書法家,以工書有名於時(據《中國美術家大辭典》)。湘軍將領曾國荃的兩子均師從守忠學習(據《曾國荃全集》第五冊,2008)。

著作

編輯
  • 修《沅陵縣誌》五十卷首一卷(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並有光緒二十八年 (1902)重印本)。[2]
  • 續修並序《石虎山武陵侯志》十八卷首一卷(清光緒元年(1875)刻本,現藏哈佛大學圖書館)。坐落於湖南宜章縣石虎山的武陵侯祠,因奉祀唐朝都統黃師浩而命名,黃師浩百戰百克,身殉國難,追封武陵侯,歷朝歷代均對黃師浩嘉封,清咸豐九年列入國家祀典,咸豐九年五月初七敕封「靈應」神牌。《石虎山武陵侯志》錄有守忠的一副武陵侯廟楹聯:「山在神即在,終古悠悠不移此節;唐亡侯未亡,聲靈赫赫永庇斯邦」。

家族

編輯

(關於守忠家族更早的祖輩,見其堂伯胡氏吉惠 (道光進士)篇)

  • 曾祖明林(c.1750s-?)(乾隆、嘉慶朝),庠生、乾隆四十四年(1779)己亥科武舉人,時隸內務府鑲黃旗漢軍佐領巴寧阿下(據《欽定八旗通志:武舉》卷110;巴寧阿隸內務府正白旗漢軍,曾任內務府鑲黃旗第五㕘領第五旗鼓佐領(康熙三十四年編立),後任兩淮鹽政、總管內務府大臣,其胞姊汪氏封乾隆帝之惇妃;旗人進士高鶚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順天鄉試中舉時,亦隸內務府鑲黃旗第五㕘領第五旗鼓佐領巴寧阿下)。曾祖母崔氏(父崔明禮)。胞兄翼林,廩生。
  • 祖父孝凝(c.1770s-?),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順天鄉試科舉人,改隸正藍旗漢軍,任福建漳浦縣知縣、福州府通判。祖母王氏(c.1770s-?,胞兄漢軍旗繼昌、瑞昌(c.1760s-?)、德昌,父王亮)。據現代紅學研究,旗人進士高鶚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壬寅秋天為其友、漢軍旗布衣詩人王瑞昌(字泠邨、冷村)的《操縵堂詩稿》作跋,同時又作詩歌《秋日同兆挹波、王冷村登薊門亭》(載盛昱楊鍾羲《八旗文経》卷23,《高鶚詩文集》、楊鍾羲《雪橋詩話》卷9、《胡適文選》、《吳世昌全集》);因高鶚中舉人時(1788)與守忠的祖父明林同隸內務府鑲黃旗第五㕘領第五旗鼓佐領巴寧阿下,明林的兒媳兄王瑞昌可能與高鶚的青年詩友王瑞昌系同人。
  • 父增喜(c.1795-1853),廩生,湖北沔陽州(今仙桃市)州判。咸豐二年(1852)十月調省派充撫署巡捕官,指導防堵並管帶團練義勇;咸豐二年十二月初四(1853年1月12日)太平軍攻陷武昌,與城眾寡不敵,力竭捐軀,其妻並兩女自縊殉難;追授世襲雲騎尉,加贈都察院經歷銜(載《光緖朝硃批奏摺》、陳瑞珍《湖北節義錄》);與增喜及妻女同時同地殉難的有湖北巡撫常大淳父子(據陳徽言《武昌紀事》)。母楊氏(父漢軍旗楊如玉,胞兄際華、際芳、際塘、際苞)。
  • 堂伯增祿,道光丁未進士;吉惠 (道光進士),道光庚戌進士[3]
  • 胞弟守正,咸豐六年丙辰(1856)進士[4];守仁。
  • 從堂弟胡俊章,光緒丙子恩科進士。
  • 兩胞姊妹胡氏,於咸豐二年十二月初四(1853年1月12日)與父母同時殉難於湖北武昌。
  • 妻毛氏。其父漢軍旗毛登輝,胞叔德昌,胞兄毓琮。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守忠. [2020-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1). 
  2. ^ 湖南古旧地方文献书目. China: 岳麓书社, 2012.. 
  3. ^ 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vol.2. : 551–556. 
  4. ^ 直省乡貢同年录:道光己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