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順洋行,又名顛地洋行、甸特洋行、鄧特洋行、甸德洋行(Dent & Co.),是十九世紀中葉在華最主要的英資洋行之一,是英資怡和洋行和美資旗昌洋行的主要競爭對手,主營業務是鴉片生絲茶葉。顛地洋行在中國通行的中文名稱「寶順洋行」,主要取其「寶貴和順」的意思,以期望在中國本地的發展有所順利。十九世紀時,它在香港上海天津台灣等也設有商行。

寶順洋行,約1869年

歷史

編輯

1823年,英國人托馬斯·顛地(Thomas Dent)以撒丁領事的身分來到廣州,並以合伙人的身分加入大衛蓀洋行(Davidson & Co.)。1824年,大衛蓀離開中國,該洋行改名為顛地洋行。1826年,英國人蘭斯祿·顛地來到廣州,加入寶順洋行。1831年,托馬斯·顛地(Thomas Dent)離開寶順洋行,蘭斯祿·顛地成為寶順洋行的主要負責人。蘭斯洛特·顛地與當時怡和洋行的老闆威廉·渣甸,同樣是廣東著名的鴉片商。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州查禁鴉片時,二月初八日,下令捉拿顛地,希望以此殺雞儆猴,勸外國鴉片商交出鴉片。

鴉片戰爭後,顛地獲得很大的利益,上海港及周圍100里範圍內的土地幾乎完全歸他所有。1840年代,比爾(T. C. Beale)加入顛地洋行成為合伙人,顛地洋行稱為顛地比爾洋行(Dent, Beale & Co.)。1857年比爾過世後,又恢復成為顛地洋行。

鴉片戰爭以後,寶順洋行的總部設在香港。1843年,上海開埠,寶順洋行發現上海鄰近杭州、嘉興、湖州地區的生絲和漸江、安徽的茶葉,是最早到上海設行的洋行之一。在外灘14號建造樓房,該樓後來賣給了德華銀行

寶順洋行在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曾經是香港首屈一指的洋行,主要從事鴉片輸入和轉口交易,也有輸出茶葉和生絲至外洋的業務。其時在香港,寶順洋行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渣甸洋行(即今日怡和洋行)。兩者的鴉片進口量和貨船數目都不相伯仲。據稱,寶順洋行擁有當時最大的快艇「水妖」號。

1866年,隨著美國南北戰爭與中國太平天國起義的結束,世界進入了戰後蕭條期。奧弗倫-格尼公司英語Overend, Gurney and Company,倫敦極有威望的貼現行倒閉,開啟了金融危機。上海原有的11家外商銀行倒閉了6家:匯隆銀行利昇銀行呵加剌銀行利華銀行匯川銀行利生銀行。1866年11月,倫敦寶順洋行倒閉。1867年上海英商寶順洋行因「生意極清」而停業。香港的寶順洋行位於畢打街東與德輔道中交界,約今置地廣場位置,於1867年香港第一次金融風暴後結業。

寶順隨即把總行遷至上海。香港總行結業後,大樓於1867年改建成香港大酒店。其後,香港置地公司購入這幅地,並建成告羅士打行(Gloucester Building)。後經合併,成為現在的置地廣場

寶順洋行最著名的買辦是徐潤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

編輯
  • 馬士(H. B. Morse)著,《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The chronicle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 Trading to China, 1635-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