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公台—西黑溝遺址群

岳公台—西黑溝遺址群是坐落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地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的一處春秋時代戰國時代的古代游牧民族遺址。

岳公台—西黑溝遺址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地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分類古遺址
時代春秋時代戰國時代
編號7-0493-1-493
認定時間2013年3月5日

地理信息

編輯

岳公台—西黑溝遺址群位於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巴里坤山北麓的一片草原牧場和山地森林的緩坡地帶。西北距離巴里坤湖15約千米,東北距離巴里坤縣3公里,北邊以蘭州灣子村為界。遺址群東西長從東邊岳公台至西邊西黑溝共約5千米,南北從天山北麓到蘭州灣子村共約3千米,面積1餘平方公里[1]

遺址簡介

編輯

岳公台—西黑溝遺址群共包括3座石築高台、3座大型石圍牆基址、120餘座石圍基址、2處石築墓葬、300餘座墓葬、岩畫群3處、岩畫34處、1000餘幅[2]。其建築形式與溫泉縣的阿敦喬魯遺址類似,表現出了青銅至早期鐵器時代游牧民族的遺址的特點[3]。在遺址群範圍內分布著岳公台、大直溝、彎溝、倪家鄂博、高家鄂博、蘭州灣子、雙閘鄂博等遺址,它們都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徵[4]。2009年,與石人子溝遺址群烏拉台遺址群西山遺址等大型聚落遺址共同被稱為東天山地區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遺址[5]

石築高台

編輯

石築高台包括雙閘鄂博、倪家鄂博以及高家鄂博,均建於地勢較高的山坡上[6]。高台可能是一種禮儀性或宗教性質的建築[7]

雙閘鄂博高台

編輯

雙閘鄂博高台位於遺址群西端,高約3米。南北長約45米,東西長大概40米。北部有一扇形石圍、東西兩側有方形石圍與高台構成一體,高台毀壞嚴重[8]

高家鄂博高台

編輯

高家鄂博高台位於雙閘鄂博高台東側,高約5米。高台頂部呈直徑為15米左右的圓形。中部有「門」字狀遺蹟,北部有扇形石圍[8]

倪家鄂博高台

編輯

倪家鄂博高台位於蘭州灣子村南的山坡上,高約3米。高台頂部呈橢圓形,直徑為20米,底部直徑為30米。北部有扇形石圍,高台破壞嚴重[8]

石圍基址

編輯

石圍基址主要分布在石築高台周圍,並在其他區域以2-3石圍為一組分布著[6]。雙閘鄂博高台周圍的石圍基址破環嚴重,共24座,高家鄂博高台周圍石圍基址有6座,倪家鄂博高台周圍石圍基址遭到破壞,現存52座。另外有保存較好的邵家鄂博大型石圍牆基址,面積200平方米呈長方形分為主副室[8]

墓葬

編輯

石築墓葬分布在整個遺址群範圍內,主要集中在山口附近形成墓葬群[6]。墓葬形制、方向一致。大部分均為方形或長方形的石築墓葬。但也有分散分布的墓葬,形制、方向和成群分布的不一致[8]

岩畫

編輯

岩畫分布在巴里坤山北麓的強傾斜地帶,密集分布在小溝口外,溝口外以及大直溝口外的山坡上[6]。岩畫並不是同一時期完成,早期岩畫線條較顏色較深、風化程度較甚,晚期岩畫線條較細、表現細膩、顏色較淺、風化較輕。內容主要為動物為主,也有狩獵、騎馬、車輛、太陽、植物等圖像[8]。反映了以游牧和狩獵為主要生產方式的游牧民族文化的特徵[7]

出土文物

編輯

1984年,從邵家鄂博大型石圍牆基址出土了陶罐、銅鍑、環首銅刀及碎陶片。並出土17具具有蒙古人種特徵的人骨架[8]

歷史推斷

編輯

有研究表明,該類文化遺存可能是戰國秦漢時期[2]。並與相關文獻比對,認為該文化遺存可能是古代月氏人的文化遺存[2],並被普遍認同[9][10][11],除此之外,岳公台—西黑溝遺址群被認為或許是古代月氏人的夏季王庭[4][12]

歷史考察及保護

編輯

1984年,新疆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發掘了該遺址群的蘭州灣子遺址。1988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哈密文管所對該地區古代遺址進行了普查。1991年,對該遺址進行了複查和核對[2]。2001年起 西北大學學術團隊對該地區進行了發掘和文物普查工作,2009年起, 西北大學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地區文物局聯合申報的「東天山地區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遺址考古與文物保護項目」獲批[5]。2013年,該遺址群被評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2017年,岳公台—西黑溝遺址群文物保護設施建設項目完成招標[1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陳玥. 新疆哈密发现大规模游牧部落史前遗址群. 國家地理報道. [2019-06-09]. 
  2. ^ 2.0 2.1 2.2 2.3 丁岩.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及相关问题研究. 西北大學. 2003. 
  3. ^ 賈偉明. 史前游牧生业的考古学观察——新疆西天山史前聚落分析. 西域研究. 2018, (03): 63–75+145. doi:10.16363/j.cnki.xyyj.2018.03.008. 
  4. ^ 4.0 4.1 王建新. 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古代游牧文化考古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西部考古. 2006, (00): 234–240. 
  5. ^ 5.0 5.1 毛衛華. 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成果展示. 中國日報. 2015-07-29 [2019-06-09]. 
  6. ^ 6.0 6.1 6.2 6.3 習通源. 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东天山地区聚落遗址研究. 西北大學. 2014. 
  7. ^ 7.0 7.1 劉瑞俊. 新疆巴里坤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初步认识.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 39 (02): 48–52. doi:10.16152/j.cnki.xdxbsk.2009.02.021.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王建新; 劉瑞俊; 丁岩亞; 亞合甫江; 於建軍; 丁岩; 陳新儒; 陳曉軍. 新疆巴里坤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调查. 考古與文物. 2005, (02): 3–12+17. 
  9. ^ 王建新; 席琳. 东天山地区早期游牧文化聚落考古研究. 考古. 2009, (01): 28–37+114. 
  10. ^ 田蓉紅. 兰州湾子,古牧道下的王庭遗址.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9-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8). 
  11. ^ 周志東. 沉睡在蘭州灣子里的千年之謎. 烏魯木齊晚報. 2007-01-12 [2019-06-09]. [永久失效連結]
  12. ^ 周艷濤. 西北大专家团队探访大月氏 为游牧民有冬夏两季王庭. 華商報. 2015-07-28 [2019-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7). 
  13. ^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 絲綢之路世界遺產. [2019-06-09]. 
  14. ^ 馬志娟; 仝亞娟.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和拜其尔墓地完成招标工作. 新華社中國網事-新浪微博. [2019-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