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堅鱗鱸學名Stereolepis gigas)是東北太平洋特有的一種底棲魚類[2]。該魚體色黯淡,第一片背鰭明顯低於第二條。成年巨堅鱗鱸體型巨大,多生活於淺海的海藻林生境。該魚在繁殖季會集體洄游至特定海域,在海水中灑下精子與卵子令其混合受精。剛孵化的魚苗為浮游動物,一歲大後會在淺海峽谷成長至成年。巨堅鱗鱸是海藻林中的頂尖掠食者,主要通過張嘴吸入的方式捕食,獵物包括各種底棲硬骨魚和無脊椎動物。該魚曾是重要的商業捕魚與游釣對象,但自20世紀起數量連年下降,至198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法禁止捕撈該魚。此後雖有所好轉,但族群情況目前仍不樂觀,IUCN將其評為「極危」。

巨堅鱗鱸
加利福尼亞州科學院飼養的巨堅鱗鱸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鱸形目 Perciformes
科: 多鋸鱸科 Polyprionidae
屬: 堅鱗鱸屬 Stereolepis
種:
巨堅鱗鱸 S. gigas
二名法
Stereolepis gigas
Ayres英語William Orville Ayres, 1859

物種命名

編輯

巨堅鱗鱸由美國魚類學家威廉·奧威爾·艾爾斯英語William Orville Ayres於1859年命名。其屬名「Stereolepis」意為「堅硬的鱗片」,種加詞「gigas」則意為「巨大的」[3]

外貌描述

編輯
 
海峽群島水域的一條巨堅鱗鱸,其兩片背鰭之間有明顯高低差異

成年巨堅鱗鱸體色為綠褐色或黑色,喉部和尾根處可能有白斑。幼魚則為帶有黑斑的磚紅色。其第一片背鰭顯著低於第二片,前者有棘刺11根,後者則有軟鰭條10條。該魚魚鰭多為黑色或透明,棘刺則為黑色,但由於其胸鰭的棘刺之間有白色薄膜故看起來顏色要顯著淺於其他魚鰭[4]。其頭與口大,牙齒小,位於口腔後部[5]。據估計巨堅鱗鱸可長至300公斤重,體長可超2公尺[4][6]

物種分布

編輯

巨堅鱗鱸為亞熱帶魚類,棲息於北至美國洪堡灣、南至墨西哥瓦哈卡州的水域,包括加利福尼亞灣[7],但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巴巴拉縣概念角英語Point Conception以北的海域則較為罕見[6]

生態與習性

編輯

棲息地

編輯
 
加利福尼亞州海峽群島水域的一條巨堅鱗鱸

巨堅鱗鱸是淺海底棲魚類,尤其偏好上有海藻林的礁石[4],水深一般不超過40公尺[6]。該魚偶然也會離開海藻林,在開闊的沙質海床上覓食[6]。巨堅鱗鱸會長期生活在一片特定的水域,除繁殖季外鮮少離開[8]

生命周期

編輯

巨堅鱗鱸會在每年夏季前往特定水域群聚繁殖。在繁殖水域雄魚可能會輕推雌魚以讓其灑下卵子,之後雄魚會在其上灑下精子。一條雌性巨堅鱗鱸可在單個繁殖季內灑下超過6000萬顆卵子[5]。魚苗會在受精後的24—36個小時內誕生,此後會在海水中隨波逐流約一年再變為和成魚一樣的底棲魚類[5][9]。大部分未成年個體棲息於離岸較近的海底峽谷內,這可能是因為這類生境由於寒冷的上升流強勁而食物充足,同時天敵又相對較少[9]。巨堅鱗鱸多在11—13歲時達到性成熟,最長壽命可達70年[4][10]

食性

編輯

巨堅鱗鱸是其所處生境中的頂尖掠食者,且是泛化種。其獵物包括泰勒唇鼬䲁英語Spotted cusk-eel頭角木葉鰈斑光蟾魚若鮋杜父魚等底棲硬骨魚、海蛄蝦梭子蟹斷溝龍蝦等甲殼類,以及加州雙斑蛸蟶子等軟體類。此外,還曾有潛水員目擊巨堅鱗鱸捕食加州鱝英語Bat ray。據估計該魚的平均營養級為3.39,這是由於其獵物中有蟶子等營養級較低的物種所致[11]。巨堅鱗鱸不擅快速游泳,其捕獵方式一般為通過突然張嘴來製造負壓以將獵物吸入口中[7]。然而,曾有人目擊該魚成功追擊捕食一條線狐鰹,故認為該魚在短距離內仍有一定的追擊捕食能力[4]

習性

編輯

巨堅鱗鱸天性好奇,會主動靠近並仔細觀察潛水員。該魚可快速改變體色,這一行為或許是為了向附近的同類傳遞某種信息[5]

伴侶關係

編輯

加州灣尖隆頭魚和其他幾種小型魚類會為巨堅鱗鱸清理其表皮上的寄生蟲[10]

與人類的關係

編輯

巨堅鱗鱸曾一度是加利福尼亞州水域的常見魚種。對其的商業捕撈始於19世紀,在1932年達到巔峰。該魚同時還受海釣愛好者的青睞[7]。彼時游釣者多用整條白腹鯖作餌,而龍蝦尾、白身魚肉和鯷魚等亦是不錯的魚餌。捕獲的巨堅鱗鱸多除去魚頭、內臟後切成魚排出售。該魚的肉味道寡淡,口感粗糙[3]。由於每年巨堅鱗鱸會在繁殖季集體洄游至特定水域,大量漁民與游釣者會前往這些水域捕魚[9]。該行為對巨堅鱗鱸的族群造成沉重打擊。至1981年,該魚的族群已經不足20世紀初的5%[10]。當年,加利福尼亞州通過法案禁止在該州水域捕撈巨堅鱗鱸,並限制自墨西哥進口該魚[10]。該法律還要求所有意外捕獲巨堅鱗鱸的漁船需將其放生。此後巨堅鱗鱸族群雖有所回升[11],但鑑於其分布範圍狹窄、基因庫單一,該魚的族群仍不容樂觀。蒙特利灣水族館認為目前野外的成年雌性可能僅有數百條[10]IUCN將該物種評為極危[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Cornish, A. (Grouper & Wrasse Specialist Group). Stereolepis giga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4: e.T20795A9230697 [2020-04-03]. doi:10.2305/IUCN.UK.2004.RLTS.T20795A9230697.en . 
  2. ^ Stereolepis gigas. ITIS. 2006 [18 April, 2006]. 
  3. ^ 3.0 3.1 Fitch,J.E; Lavenberg,R.J. California Marine Food and Game Fish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1: 136–139. 
  4. ^ 4.0 4.1 4.2 4.3 4.4 Schultz,Ken. Field Guide to Saltwater Fish. Wiley. 2003: 182. 
  5. ^ 5.0 5.1 5.2 5.3 Giant Sea Bass. Aquarium of the Pacific. [2024-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4). 
  6. ^ 6.0 6.1 6.2 6.3 Giant(Black) Sea Bass. 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2019 [2024-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3). 
  7. ^ 7.0 7.1 7.2 About Giant Sea Bass. Marine Science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2021-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3). 
  8. ^ Blincow,K.M; Elstner,J.T; Ben-Aderet,N; Bellquist,L.F; Nosal,A.P; Semmens,B.X. Spatial ecology of the Giant Sea Bass, Stereolepis gigas , in a southern California kelp forest as determined by acoustic telemetry. PeerJ. 
  9. ^ 9.0 9.1 9.2 Benseman,S.A; Allen,L.G. Distribution and Recruitment of Young-of-the-Year Giant Sea Bass, Stereolepis gigas, off Southern California. Copeia. 2018, 106 (2): 312–320.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Giant Sea Bass. Monterey Bay Aquarium. [2024-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9). 
  11. ^ 11.0 11.1 Blincow,K.M; Swalethorp, R; Ramírez-Valdez, A; Semmens,B.X. Giant appetites: exploring the trophic ecology of California’s largest kelp forest predator, the giant sea bass Stereolepis gigas. Marine Ecology. 2022, 695: 157–17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