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侖台黃廟
巴侖台黃廟,清朝賜名「永安寺」,藏語名暨宗教法名為「夏爾布達爾傑楞」(意為「黃教聖地」),蒙古語名「夏勒蘇木庫來」(意為「黃教聖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2013年被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3]
巴侖台黃廟 | |
---|---|
基本資訊 | |
國家 | 中國 |
位置 | 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 |
座標 | 42°40′07″N 86°19′31″E / 42.6687°N 86.3253929°E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格魯派 |
領導 | 活佛:宮明活佛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 | |
地址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7-1489-3-787 |
認定時間 | 2013年3月5日 |
地圖 | |
歷史
編輯巴侖台黃廟位於天山腹地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巴侖台鎮。蒙古語「巴侖台」意為「紅柳遍布山谷」。此地是渥巴錫東歸後舊土爾扈特部的第十二代汗王滿楚克札布(滿汗王)的夏季行宮。據說此地也是第五世生欽活佛誕生地。巴侖台黃廟創建於1888年,位於巴侖台鎮東南方向18公里的一條山溝內,即老巴侖台鎮的所在地。[3]
土爾扈特部在巴侖台定居200多年。明朝崇禎三年(1630年),土爾扈特部首領和鄂爾勒克率全族西遷到伏爾加河下游的南俄草原。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土爾扈特部新一代首領渥巴錫率該部17萬人東歸中國,清政府將他們安置在如今的巴音布魯克草原等地放牧。[3]
東歸之初,該部的佛事活動在氈房中開展。清朝光緒十四年(1888年),當地蒙古族汗王布彥蒙庫(滿汗王的父親)用500兩黃金,聘請工匠建成了巴侖台黃廟。光緒帝賜名「永安寺」。但當地人習慣稱其為黃廟。黃廟一直是土爾扈特部、和碩特部的佛教聖地,也是新疆藏傳佛教四大廟宇之一,被譽為「小布達拉宮」。[3][2]
每年該廟舉行大量宗教活動。其中,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的麥德爾節(即彌勒佛誕辰日)規模盛大。衛拉特蒙古自古將該日作為麥德爾佛(彌勒佛)的誕辰,舉辦慶典。[3]
黃廟是歷世宮明活佛的駐錫地。1994年7月3日,十世宮明活佛坐床典禮在黃廟舉行。7月4日,隨六世生欽活佛前來的西藏喇嘛跳起金剛舞,慶祝十世宮明活佛坐床,舞蹈受到當地蒙古族民眾歡迎。[3]
生欽活佛的主寺本來是西藏的重孜寺,但《衛拉特蒙古簡史》記載,五世生欽活佛以巴倫台黃廟為主寺。[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當地蒙古族汗王滿楚克札布(滿汗王)在每年夏季來巴侖台避暑,土爾扈特部、和碩特各部的首領來巴侖台拜見王爺,同時也參拜宮明活佛。每逢此時,整條山溝上下氈房一座接一座,各家宰殺牛羊,巴侖台會非常熱鬧。據說,滿楚克札布王爺死後秘密葬在巴侖台,安葬地點不詳。關於秘密安葬,有人說是因為他仇人多,怕死後遭報復,也有人說這是蒙古貴族的傳統習俗。[2]
1959年,黃廟有銅佛2990尊,銀製法器1329件,銅器7.2萬件,甘鈴22對,綢緞68條,地毯740條,另外還有珠寶、金條、玉器若干。[5]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發以後,黃廟遭嚴重毀壞,喇嘛被遣散。九世宮明活佛也一直未回黃廟。[2]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人民政府為黃廟的宗教人士落實了宗教政策。[5]1980年代後期,黃廟恢復開放,請回散居在外的喇嘛。十世宮明活佛坐床後,重修黃廟,黃廟的佛事活動恢復正常。此後,朝拜者紛至,黃廟又成為巴侖台的著名旅遊景點。[2]
巴侖台鎮是新疆的交通要道和軍事要地,在獨庫公路未開通前,此處是南疆通往伊犁的必經之路,也是烏魯木齊通往庫爾勒的捷徑。中華民國時期,國軍在此設哨卡。新疆三區革命時,國軍為防止南疆民眾支援三區革命,對巴侖台嚴加防守。1970年代,巴侖台成為新疆戰備建設重點。當時中央定的戰略方針是,一旦蘇聯入侵新疆,新疆部隊依託天山獨自作戰,長期固守。所以位於天山腹地的巴侖台被建為戰時指揮中心及戰備物資基地,並大量駐軍。興建南疆鐵路時,出於戰備考慮,線路也經過巴侖台。後來,駐巴侖台的大部隊撤走,但此地仍一直是軍事要地,據說直到20世紀末仍不對外國遊客開放。由於軍事意義下降,新修的南疆鐵路烏魯木齊至庫爾勒段改為直行,繞開了巴侖台。[2]如今巴侖台早已對外國遊客開放,例如2006年入秋之後,巴侖台黃廟便迎來了接待遊客高峰期,每日接待包括外國遊客在內的遊客達2000多人次。[6]
建築
編輯過去,巴侖台黃廟建築群東西向綿延2.5公里,寬600米,總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巴侖台河從建築群前面流過。巴侖台黃廟由15個寺廟組成,其中主體建築「黃廟」是主廟,位於寺廟群的中心,其四周還分布著坐北朝南的卻金庫熱等14座寺廟,以及佛塔。廟內設有密宗學院、醫學院、哲理學院、佛經學院。黃廟西側0.5公里處有滿汗王的夏宮舊址。[3][2][5]
黃廟本身由黃廟、卻熱、居都外、曼巴等四個建築群組成。主體建築即正殿俗稱「黃廟」。平面呈正方形,分為上下兩層,高十餘米,磚牆瓦頂均為杏黃色,廟檐上翹。廟中高牆上有金色的二鹿聽經像。廟內懸掛著金幡,放置有寶瓶。廟內正中的台上過去供奉一尊高2.7米以上的麥德爾佛(彌勒佛)像,是當年自青海省塔爾寺運來,故俗稱「青海佛」,其右側是藏金洲,左側是宗庫,該佛像如今已無存,僅有過去的佛座殘存。如今此處供奉著新做的鍍金銅質麥德爾佛(彌勒佛)坐像。東、西後殿中供奉著彌勒佛、觀世音菩薩等許多銅佛像。廟內四壁皆塑有精美的護法神像。廟內過去珍藏著不少佛經和文物。廟門及兩旁牆上繪有13幅彩繪壁畫,均為佛教題材,人物分別是:布仁巴克西、貢布、共古熱、共尕、茶汗阿吾、卻傑、代金巴吾、推木那木鈄、巴音鄰木思熱、加木思仁、哈木、道爾吉基格基特、宗庫。廟前立有兩根高大的幡杆,上面掛有各種顏色的經幡。廟前還有兩座佛塔。[3][2][5]
在黃廟寺群中,以居都外(迦特潑)、卻拉(卻熱)、曼巴三廟最著名。巴侖台黃廟未建時,迦特潑、曼巴二廟早已經設在蒙古包內,第八世宮明活佛由拉卜楞寺邀阿克托克儉喇嘛來到和靜縣後,又在蒙古包內設卻拉廟,同時由全體民眾捐資興建巴侖台黃廟,然後再將迦特潑、曼巴、卻拉廟移到黃廟中。[5]
由於文化大革命的破壞,除了黃廟之外,整個建築群中只有卻金庫熱、蓋干拉吾龍等少數殿堂尚完整保存。卻金庫熱東距黃廟500米,其大殿有16根雕花大柱,其中正中四根各雕有一條蛟龍。據說,這座廟的主神卻金,保護彌勒佛有功,故設立此廟以紀念他。[5]
到2012年,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總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之一。由於當地文物部門缺乏技術力量,故一直未給該古建築群編制修繕方案,當地請求河北省文物局幫助編制修繕方案,並組織技術力量幫助修繕巴侖台黃廟。2012年5月,河北省文物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就開展文物援疆工作進行溝通,達成三個意向,其中除和靜縣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保護修繕項目外,還有館藏文物修復項目,以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館陳列展覽項目。2012年,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保護修繕工程正式啟動。[1]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新疆和靜縣巴侖台黃廟保護修繕工程正式啟動,新華網,2012-07-16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高山重镇巴仑台,天山网,2010-12-21. [2014-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4).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巴仑台镇的黄庙,和讯网,2014-01-03. [2014-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 ^ 才吾加甫,新疆土尔扈特蒙古藏传佛教高僧,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4期. [2014-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4).
- ^ 5.0 5.1 5.2 5.3 5.4 5.5 新疆和静巴伦台黄庙,光明寺庙网,于2014-05-05查阅. [2014-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5).
- ^ 和靜縣巴侖台黃廟迎來接待游客高峰期,天山网,2006-08-15. [2014-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