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通寶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11月12日) |
常平通寶(韓語:상평통보/常平通寶)是朝鮮王朝錢幣,1633年由常平廳設監始鑄,在日本和中國亦見流通。
常平通寳 | |||||
---|---|---|---|---|---|
상평통보 | |||||
使用地區 | |||||
使用地 | 朝鮮王朝 | ||||
發行歷史 | |||||
始發時間 | 1633年 | ||||
廢止時間 | 1905年 | ||||
貨幣單位 | |||||
100 | 錢 | ||||
1 | 常平通寳 | ||||
此信息框顯示的是該貨幣被廢止前的最後狀態。 |
簡介
編輯版式眾多,有小平、折二、折五、當百等背文。這種錢幣已使用陶、泥、石范、金屬范等方式,並引進了當時中國母錢翻鑄的先進技術。
古常平:1678年發行,背面刻有一個字母,指示其製造地。
折二錢:1680年代左右發行,孔的中心在背面,製造地點在上部,下部兩個字符,字母為「 2」。
千字文:這是與折二錢相同的兩個句子的硬幣,但是背面的底部是一個帶有漢字的單詞,而不是「 2」。
小平:它也被稱為「真打一文銭」,自1750年開始發行,背面的底部有1個句子,其中包含1至10個漢字。
當百:於1866年開始流通,不與面額相稱,並由於居民的反彈而迅速停產。
當五:自1883年以來製造,是歷史上最後的硬幣。
歷史
編輯朝鮮半島首次鑄造銅錢始於高麗996年鑄造的乾元重寶,並在背面刻有東國字樣,1102年又鑄造海東重寶、海東通寶、東國重寶、東國通寶、三韓重寶、三韓通寶6種銅錢,但限於貴族間使用,民間仍使用實物作為通貨。即使朝鮮王朝初期發行紙幣楮貨,以及鑄造朝鮮通寶,使用率仍然不佳。
相較於朝鮮其他地區,黃海道和平安道較為接近中國,因為與中國貿易,有中國的銅錢、白銀流入,貨幣使用率較普及,部分官員以此認為銅錢的使用因應推行全國,以方便交易,並使朝鮮政府更能掌握國家經濟。
17世紀朝鮮王朝實施大同法,將向民間徵收之貢物一律改以米穀繳納,減輕農民負擔,同時使經營貢物貿易之商業興起。商業興起促使貨幣需求出現,因此1633年開始鑄造常平通寶,1678年朝鮮肅宗時期開始定期恆常發行。鑄造銅錢的原料初期來自日本透過倭館輸入,18世紀末之後開始改以國內開採銅礦為原料。
常平通寶發行至1894年為止,但之後繼續使用,直到1905年日本設置的統監府在朝鮮推行「朝鮮貨幣整理事業」,回收常平通寶等朝鮮過去自行鑄造的貨幣,改以統監府委託第一銀行韓國支店發行的朝鮮銀行券取代。
這是一篇與朝鮮半島歷史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