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路15號祥福洋行公寓

36°3′47.3″N 120°19′02.5″E / 36.063139°N 120.317361°E / 36.063139; 120.317361 廣西路15號祥福洋行公寓是原址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廣西路15號(含17號)的一座商住建築,建於1903-1904年,為德占時期地產公司祥福洋行所建,1993年拆除。

廣西路15號祥福洋行公寓
E街區祥福洋行1號樓,出自1903-1904年度的《膠澳租借地發展備忘錄》
概要
類型文物保護單位
地點青島市市南區
地址廣西路15-17號
座標36°03′47″N 120°19′02″E / 36.063139°N 120.317361°E / 36.063139; 120.317361
起造1903年
竣工日1904年
拆除日1993年
技術細節
層數3層
設計與建造
開發商祥福洋行
地圖
地圖

歷史

編輯

1900年代前半葉,德國人阿爾弗雷德·希姆森(德語:Alfred Siemssen)創辦的祥福洋行地產公司在海因里希親王街(Prinz-Heinrich-Straße,今廣西路)提爾皮茨街(Tirpitzstraße,今莒縣路)路口的E街區建設了兩座三層商住建築,位於地塊西側街角處的1號樓建於1903-1904年,即今廣西路15號-17號址。其東側為建於1901-1902年的2號樓。該樓及附近的商業樓在德國海軍部編寫的1903-1904年度《膠澳租借地發展備忘錄》中被稱為「歐洲人商業大樓」(Geschäftshäuser für Europäer[1][2]。該樓此後半個世紀內長期為商住用房。1914年日軍占領青島後,祥福洋行地產被全部沒收。1949年後改為民宅[3]。該樓於1992年被收錄在德國學者托爾斯滕·華納(Torsten Warner)的著作《德國建築藝術在中國:建築文化移植》(Deutsche Architektur in China, Architekturtransfer)中[2],但一年後的1993年冬即被拆除,原址新建住宅樓[3]

2009年7月27日,該建築原址上建於1990年代的建築列入市南區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名錄,年代標為「民國」[4]

建築特色

編輯

根據德占初期的都市計畫與建築規定,沿海街道後側的第一條平行街道(即今廣西路)被規劃為商貿街區,該街區只允許建造封閉式三層樓房,臨街立面必須與街道平行[2],該建築即為順應該規定所建[3]。該建築外觀與東側的E街區2號樓相似,樓高3層,外牆為白線勾邊的紅磚清水牆,正立面為對稱布局,中段為6開間拱券敞廊,兩端則開窗洞,上方及西立面檐口起山牆,以花崗岩砌成的多段曲線勾邊裝飾。外牆窗台、牆角等處點綴花崗岩石材,以豐富立面的對比與變化。[3]

華納認為該建築使人想起北德沿海城市的建築,而該建築的山牆樣式及紅磚與花崗岩交相砌築的牆面在從荷蘭但澤一帶的沿海地區隨處可見[2]

圖集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Anlage 6. a. Geschäftshäuser für Europäer. b. Geschäftshäuser für Chinesen.. Denkschrift betreffend die Entwicklung des Kiautschou-Gebiets in der Zeit vom Oktober 1903 bis Oktober 1904. Berlin. 1905 [2020-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1). 
  2. ^ 2.0 2.1 2.2 2.3 托爾斯滕·華納. 《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建筑文化移植》. 柏林: Ernst & Sohn. 1994. ISBN 3433024294. 
  3. ^ 3.0 3.1 3.2 3.3 A. E. 希姆森、H. S. 希姆森、H. A. 施塔克. 《阿尔弗莱德·希姆森回忆录》.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5246930. 
  4. ^ 市南區文化和旅遊局. 市南区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青島市市南區政務網. 2019-07-03 [2024-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