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寒飛
廖寒飛(1912年—1952年1月3日),原名廖家珍,化名廖福源。曾用鍾紹成、廖福源、石子云、景華、魯楠等。四川省璧山縣(今重慶市璧山區)丁家坳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民國時期
編輯自幼在丁家鎮讀私塾和小學。1927年春,考入璧山縣立中學。1929年冬中學畢業後,隨教師李亞群去成都,考入四川大學中文系。在此期間,廖寒飛參加了成都市時事出版社並任常務理事。11月又參加了成都反帝大同盟。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底,擔任成都市反帝大同盟執行委員會委員兼南區分會主席。他在組織和領導成都市學生運動。1932年春,調任中共成都市南區工委書記。同年秋,任中共成都市委組織部長,後又代理市委書記。1943年春,領導重慶地區革命活動的中共江、巴特支書記李烈光被捕,重慶的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中共四川省工委遂於當年5月派廖寒飛到重慶做恢復和重建黨的工作。他到重慶後,化名廖福源,找到了中共川東特委,被委為中共重慶市特支書記。並通過有關人士的介紹,安排在劉湘創辦的銅元局兵工廠工作。同年10月30日,廖寒飛進城向川東特委匯報工作,由於遭人舉報被捕,關押在重慶市太平門仁和灣的反省院里。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後,國民黨接受了與中共合作抗日的條件,廖寒飛被釋放出獄[1]。
1937年2月,廖寒飛經難友張秀熟的推薦,到宜賓工作,中共川南工委建立後,廖擔任組織部長和宜賓特支書記。他領導出版了以宣傳抗日救亡為主要內容的《邊疆新聞》報和《後盾周刊》雜誌。同年7月,川南工委撤銷,成立宜賓中心縣委。廖寒飛任書記。8月,廖組織了宜賓抗日歌詠團。後開設了平凡書店,大量推銷《生活周刊》、《國難三日刊》、《國家與革命》等進步書刊。又組織「宜賓抗日劇團」,演出了《古城怒吼》、《塞上風雲》等劇。還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發展一百餘名隊員。當年8月調任中共自貢中心縣委書記。1939年冬,改任嘉定中心縣委書記和中共川康特委委員。1941年秋,奉調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廖寒飛調華北解放區工作。任熱河省人民政府民政廳秘書長,1946年擔任隆化縣縣長[2]。
共和國時期
編輯1949年初,任中共察哈爾省委副秘書長。同年秋,調任中共張家口市委宣傳部長[3]。1950年1月,調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秘書廳秘書處處長,並擔任政務院機關節約委員會的領導工作。1951年4月,任政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兼中共政務院直屬機關委員會副書記。12月12日突患腦溢血,經多方醫治無效,於1952年1月3日在北京醫院病逝,時年40歲。周恩來參加了廖寒飛的追悼會[4]。
參考文獻
編輯- ^ 王福悅主編;隆化縣誌編纂委員會編. 隆化县志.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12: 764–765. ISBN 7-202-02975-8.
- ^ 王福悅主編;隆化縣誌編纂委員會編. 隆化县志.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12: 965–966. ISBN 7-202-02975-8.
- ^ 張家口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张家口市志 上.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1998.08: 1021. ISBN 7-5001-0564-9.
- ^ 四川省璧山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 璧山县志.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03: 768. ISBN 7-220-03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