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都官話,俗稱正字廿八都腔,是一種通行於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鎮和毗鄰的福建省浦城縣盤亭鄉部分村落的官話方言,起源於順治年間駐紮此地的浙閩楓嶺營。這種方言受到吳語江山話影響,語音上接近東北話,也與貴州省貴陽市至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之間的西南官話接近。

分布與使用人口

編輯

相傳唐末黃巢起義軍中有大量雲貴籍士兵流落此地,於是在當地形成了官話[1],但南京大學的學者認為這一方言並沒有保存唐代中古漢語特徵,本質是仍屬於北方官話範疇。當地的官話方言更可能來自於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派駐於的綠營兵浙閩楓嶺營官兵千餘人,由於清軍內部強行推行官話、不允許使用方言,於是官兵也在駐地強行推行官話,官話也成為廿八都的通用語言。[2]

根據《廿八都鎮志》(2007年)的統計,廿八都鎮內使用13種方言,絕大多數人都會廿八都官話,合計使用人口達到9798人,相比之下江山話使用人口只有1708人。此外鄰近的福建浦城縣北部盤亭鄉楓嶺、深坑、筋竹等村也通行官話。[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朱早. 游廿八都古镇.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09-21 [2023-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7). 
  2. ^ 記者 趙小燕 邵燕飛. 浙江廿八都官话之谜:与辽宁东北语最相似. 中新網. 2011-11-12 [2023-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7). 
  3. ^ 廿八都镇志.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7: 450–460. ISBN 978-7-5034-19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