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橋浙江省寧波市古橋名,原址位於今鄞州區彩虹北路和中山東路路口,原後塘河上,為條石拱橋。始建於北宋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1914年擴建,1988年因市政建設被拆除。

張斌橋
跨越後塘河
地點寧波市鄞州區
設計參數
橋型條石拱橋
歷史
開通日1082年
毀壞日1988年

得名傳說

編輯

張斌橋得名來源於一個傳說。據傳,陰府有一個判官娶陳姓肉販的女兒為妻,但由於陳姓肉販賣肉短斤缺兩,仍然使其患病。陳姓肉販的兒子找到判官請求解救父親,判官要求肉販改邪歸正,並買下河邊張斌老人賣的草鞋並燒掉便可贖罪。肉販的兒子照做之後,第二天,父親的疾病痊癒。起初,兒子想要將一半家產贈與張斌,但是,善良的老人堅決不受。考慮到老人一直有造橋連通河兩岸的願望,肉販的兒子便出資建造了一座橋連接河流兩岸,起名為張斌橋[1]

橋梁形制

編輯

張斌橋為條石拱橋。1914年擴建時,採用鄞縣東錢湖一帶的梅園石修築。橋長30米,高7米,跨度10米。[2]橋面刻有蓮花圖案,欄杆柱頭雕刻有石象、石獅和蓮花,象徵「祥事連連」[3]。橋下建有一條纖道,使得舊時縴夫拉縴時不至於到橋上繞行。同時,纖道也常常作為臨時碼頭,曾經接待大批日本僧人前往天童寺阿育王寺[2]

張斌橋與鄞縣史氏家族

編輯

北宋末年,史氏家族從江蘇溧陽遷入明州,聚居在寧波(時名明州),其中,居住在張斌橋附近的史漸在參政知事任上辭職,在明州地方從事教育,形成鄞縣史氏家族「一門三宰相,四世兩封王,五尚書,七十二進士」的名門望族,一時傳為佳話,稱「張斌橋賢良巷史家」。乾隆帝曾賜「賢良方正」匾於張斌橋史家,至今存「賢良巷」地名[2]

變遷與現狀

編輯

1914年,張斌橋重建,規模較先前有了較大的擴大。1988年,由於城市改造,張斌橋被拆除,其石料首先被放置於東錢湖平水堰,後又移至南宋石刻公園的荒山上。2014年,利用原有石料重建的張斌橋在鄞州區下應街道灣底村落成[2][4]

影響

編輯

張斌橋儘管已被拆除,但是由於其曾經扮演的重要角色,成為寧波一處知名度頗高的地名[3]。彩虹北路由於張斌橋形似彩虹而得名。鄞州區張斌社區和附近眾多商鋪和設施也以張斌橋命名[5]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张斌桥. 寧波市地名委員會. 2016-03-24 [2018-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7). 
  2. ^ 2.0 2.1 2.2 2.3 回忆老宁波时期的状元房、张斌桥与彩虹坊. 寧波晚報. 2014-03-09 [2014-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6). 
  3. ^ 3.0 3.1 从江东看宁波的知名桥梁. 四明周刊. 2008-07-08 [2014-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4. ^ 东边张斌桥 西边鄞江廊桥 宁波两座千年古桥昨重现. 東南商報. 2014-03-30 [2014-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4). 
  5. ^ 东胜概况. 寧波市江東東勝街道辦事處. 2012-05-23 [2014-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3月30日).